百词典

《京湖两淮第二十七》

时间: 2025-04-30 09:42:34

诗句

荆扬风土暖,大城铁不如。

秦山忽破碎,流落随丘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42:34

原文展示

荆扬风土暖,大城铁不如。
秦山忽破碎,流落随丘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荆扬地区的温暖气候的赞美,认为那里的大城市不如铁器般坚固。突如其来的秦山崩裂,使得山石散落,随同着丘陵的废墟漂流而去。

注释

字词注释:

  • 荆扬:指荆州和扬州,古代重要的地区,风土人情优美。
  • 大城:指大城市。
  • :这里指的是坚固、牢靠的比喻。
  • 秦山:可能是指南方的某个山脉,象征着大自然的力量。
  • 丘墟:古代的丘陵和废墟,代表荒凉的景象。

典故解析:

  •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提到的地名和自然现象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与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号文山,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政治家和民族英雄。因坚持抵抗元朝的侵略而被俘,表现出极高的气节和爱国精神。其作品多表达忠贞不屈的情怀,风格雄浑激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宋末年,正值国家沦陷、民众苦难之际。诗人通过描绘风土和自然景象,反映出对故乡的眷恋与对国家沦丧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语言上简洁明了,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开篇以“荆扬风土暖”描绘了一个温暖、宜人的环境,表现出对家乡的热爱。接着用“大城铁不如”来引入对城市的思考,暗示出城市的繁华并不能与自然的温暖相提并论,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珍视与向往。

在作品后半部分,诗人用“秦山忽破碎,流落随丘墟”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无奈。秦山的崩裂不仅是自然现象的描述,更是对社会动荡与破碎的隐喻,暗示着国家的分崩离析和个人命运的无常。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展现出诗人对故土的情感以及对国家前途的忧虑,情感深邃而真挚,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荆扬风土暖:诗人首先描绘了荆扬地区的温暖气候,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图景,让人感受到故乡的美好。

  • 大城铁不如:这里通过隐喻表达出城市的繁华与坚固比不上自然的温暖,暗含对城市生活的批判。

  • 秦山忽破碎:突发的自然现象,象征着不可预知的变故,暗示了社会动荡的危机感。

  • 流落随丘墟:山石的散落与丘陵的废墟,象征着破败与失落,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和家乡的惋惜。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铁”比喻城市的坚固,表现出对自然的向往。
  • 对仗:上下句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反映了个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荆扬:象征着温暖和希望,代表着家乡的美好。
  • 大城:象征着繁华和表面的强大,却隐含着内心的空虚。
  • 秦山:象征自然力量的不可抗拒,表现出历史的无常。
  • 丘墟:代表着破败的景象,暗含对往昔美好的哀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荆扬风土暖”中的“荆扬”指的是哪个地区?

    • A. 北方地区
    • B. 南方地区
    • C. 西方地区
    • D. 东方地区
  2. 诗中提到“大城铁不如”的意思是:

    • A. 城市比铁还坚固
    • B. 自然的温暖胜过城市的坚固
    • C. 铁器不如城市
    • D. 城市是最好的地方
  3. “秦山忽破碎”表现了什么?

    • A. 自然的宁静
    • B. 社会的动荡与不安
    • C. 诗人的快乐
    • D. 人们的团结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庐山谣》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文天祥的这首诗更强调个人情感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杜甫则通过对国家沦陷的历史背景进行深刻的社会反思。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厚情感,但在情感的表现上各有侧重。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诗词全集》
  • 《文天祥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代百舌答 次陈仲文八月十二八韵 春花秋色 除夜 满江红 水龙吟 乌夜啼 菊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风清月明 食字旁的字 游刃恢恢 歺字旁的字 省方观民 火记 月缺难圆 髟字旁的字 鸿业远图 卿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姆师 匡救弥缝 焚帛 辛字旁的字 片字旁的字 疏茹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