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14:22: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14:22:10
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
作者: 姜夔 【宋代】
云隔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
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穴来去。
使君心在,苍厓绿嶂,苦被北门留住。
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
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
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
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
在迷雾笼罩的楼阁之中,苔藓封住了石阶,游人究竟要去哪里呢?
几骑在秋色中隐约可见,一根竹竿划动着寒冷的潮水,千古之间的往来只有那一个空洞。
使君的心思依旧在这苍翠的山峦与绿树之间,却苦于被北门所留。
酒杯中虽有酒可饮,但大旗上绣着的却是熊与虎的图案,显得无比威猛。
往昔的诸葛亮曾来游览此地,几句交谈便让人心生敬意。
楼外朦胧的视野中,江边隐隐约约,认得那征西的道路。
中原的人民正在聚集,神京的老人们朝南望去,听到长淮的金鼓声。
我不禁想问,当年依依种下的柳树,如今是否还在?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宋代词人,因其词风清新、婉约而著称。姜夔一生游历各地,深受山水之美的影响,他的作品常融合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北固楼,可能是姜夔在感慨历史沧桑时所作。北固楼是古代名楼之一,俯瞰长江,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哲理思考的词作,姜夔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北固楼的景象,同时借景抒情,展现了对往昔英雄人物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思考。开篇的“云隔迷楼,苔封很石”,让人感受到一种朦胧的美,仿佛置身于一幅山水画中,景色恍惚,时间似乎静止。接着,诗人通过“数骑秋烟,一篙寒汐”,描绘了秋天的萧瑟与孤寂,似乎在诉说着历史的变迁和个人的孤独感。
“使君心在,苍厓绿嶂”,此处提到的“使君”指代历史中的英雄,传达出一种忠诚与怀旧之情。而“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则通过酒的意象,表达了对权力和威望的渴望与无奈。接下来的句子提到诸葛亮,更是使整首词升华,突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思考。
最后,诗人通过“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一问,使整首词带有了一种深沉的哲理感,抒发了对过往岁月和历史人物的无限感慨。整首词在结构上严谨,意境深远,展示了姜夔卓越的艺术才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历史的描绘,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怀念、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迷惘的思考。诗人以历史为镜,反观现实,展现了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深刻关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云隔迷楼”中的“云”指代什么?
A. 晴天
B. 雾霭
C. 星星
D. 太阳
“使君心在,苍厓绿嶂”中的“使君”指的是?
A. 诗人自己
B. 诸葛亮
C. 地方官员
D. 战士
诗中提到的“长淮金鼓”象征什么?
A. 个人的孤独
B. 国家兴衰
C. 战争与和平
D. 自然景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资料可以帮助深入理解姜夔的词作及其在古诗词中的地位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