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9:35: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35:34
海口三首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岛烟常至晏方开,沙际参差辨远桅。
风挟寒声从树起,潮分末势过桥来。
吏人不禁山排闼,客子思倾海入杯。
归忆斯游非冷淡,如尝橄榄味初回。
这首诗描绘了海口的自然景色和诗人游历时的感受。诗中提到岛上的烟雾常常在傍晚时分才会散去,沙滩边缘的船桅远近不一。寒风夹杂着树叶的声音吹起,潮水的力量分开了海浪,涌向桥边。官吏们不再阻止山边的门扇打开,旅客们的思绪仿佛要倾入酒杯。回想起这次游玩,心情并不冷淡,就像初次尝到橄榄的味道一般。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天池,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擅长诗词,风格独特。他的作品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展现出深厚的艺术造诣。
创作背景
刘克庄的《海口三首》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发展的交替阶段。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观察与对人生的感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海口三首》展现了刘克庄对海口美景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首句“岛烟常至晏方开”便为整首诗定下了氛围,烟雾弥漫,给人一种静谧而悠远的感觉。接下来的“沙际参差辨远桅”则用不规则的沙滩和远处船桅的对比展现了海的广袤与神秘。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传达了人对自然的敬畏和亲近。
“风挟寒声从树起”描绘了风吹动树木而发出的声音,生动地表现出自然的声音与气息,仿佛可以感受到那股寒风的侵袭。随着潮水的涌动,诗人感受到了一种无形的力量,潮水的“末势”流向桥边,给人以动静结合的美感。
最后两句“归忆斯游非冷淡,如尝橄榄味初回”,更是将游历的感受与内心的情感结合,象征着对美好回忆的珍视与渴望。诗人用“橄榄”的比喻,暗示初次体验带来的新鲜感,使整首诗充满了生动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海口的自然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然和美好回忆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热情和对生活的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岛烟”常在什么时间出现?
诗中“风挟寒声”指的是什么?
“如尝橄榄味初回”意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是对《海口三首》的全面分析与理解,希望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欣赏这首古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