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童丱须知 其七》

时间: 2025-05-07 07:10:38

诗句

我生自幼识艰难,枕席虽温敢自安。

安得衾裯无限数,普令天下不忧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10:38

原文展示:

我生自幼识艰难,枕席虽温敢自安。
安得衾裯无限数,普令天下不忧寒。

白话文翻译:

我从小就经历了艰苦的生活,虽然床铺温暖,我却不敢安心。
如何才能拥有无数的被褥,让天下的人都不再担心寒冷呢?

注释:

  • 我生:我出生。
  • 自幼:自小,从小。
  • 识艰难:经历艰难的生活。
  • 枕席:床铺。
  • 虽温:虽然温暖。
  • 敢自安:敢于安逸、放心。
  • 安得:如何才能得到。
  • 衾裯:被褥,指床上的盖被和铺盖。
  • 无限数:无限的数量。
  • 普令:普遍地使。
  • 天下:整个社会,人人。
  • 不忧寒:不再担心寒冷。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体现了古代士人对于社会底层艰辛生活的关注,表达了对贫困人群的同情与关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浩,字君平,号石农,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史浩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社会的关怀。

创作背景:

《童丱须知》系列诗作是针对儿童的教育和启示,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底层儿童生活困苦的关注,并希望通过教育使他们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诗歌鉴赏:

本诗以第一人称的叙述,表达了作者从小经历艰难的心路历程,尽管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但内心的忧虑与对他人困境的关切始终未曾消失。诗中“枕席虽温敢自安”一句,传达了作者对温暖生活的珍惜,但同时也反映出一种不安的情绪,这种不安源于对他人苦难的深切感受。

“安得衾裯无限数,普令天下不忧寒”的设问,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公正的渴望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心。诗中所提及的“衾裯”不仅是物质的代表,更象征着温暖和安全的生活环境。通过对无数被褥的渴望,诗人希望所有人都能摆脱寒冷的困扰,享受更好的生活。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句简练,既有个人的体验,也有对社会的关怀,展现了诗人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思考,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生自幼识艰难:自小就懂得生活的艰辛,表明了作者的经历和体悟。
  • 枕席虽温敢自安:虽然生活条件改善了,但心中仍然不安,这种不安源于对社会其他人群的关心。
  • 安得衾裯无限数:诗人以疑问句形式表述对理想状态的追求,渴望实现普遍的幸福。
  • 普令天下不忧寒:强调希望所有人都能拥有温暖的生活,体现了博大的胸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衾裯”作为温暖与安全的象征,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设问:通过设问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和思考的力量。

主题思想:

该诗表达了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和对生活艰难的深切感受,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公平与幸福生活的追求,旨在唤起人们对他人疾苦的关注与同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艰难:象征着困苦的生活状态。
  • 温暖的枕席:代表了希望与安宁。
  • 衾裯:象征着温暖与安稳的生活保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对生活艰辛的感受? A. 直接叙述
    B. 设问
    C. 比喻
    D. 对比

  2. “安得衾裯无限数”中“衾裯”指的是什么? A. 床铺
    B. 被褥
    C. 生活
    D. 朋友

  3. 诗中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A. 个人安逸
    B. 社会关怀
    C. 家庭幸福
    D. 个人奋斗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史浩的《童丱须知 其七》更侧重于个体对社会的关怀,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两者都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但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史浩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南乡子 题画 南乡子 寿晓沧翁七十 南乡子 九日 南乡子 南乡子 南乡子 南乡子 七夕嘲女牛 南乡子 莫愁湖 南乡子 二首 其一 南乡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而字旁的字 眉目不清 听啤 争分夺秒 戴月披星 幺字旁的字 为民请命 捻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壤结尾的成语 侃侃訚訚 木结尾的成语 日锻月炼 百年不遇 出家弃俗 乚字旁的字 木字旁的字 臼字旁的字 对御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