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06: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06:16
原文展示:
题朱仪中雪雨二图 其一 李东阳 〔明代〕
洛阳城中一丈雪,洛阳先生被如铁。 洛阳令尹呼始醒,足不可出骨可折。 谁为此图图者谁,深山日晏启关迟。 呼童拥彗亦多事,安用扫此门庭为。 前山无樵溪不钓,独坐空林发长啸。 鸱鸦饱肉鸥鹭饥,岁暮苦寒空自知。 世人厌寒争附热,此景萧萧向谁说。 炎凉翻覆如画图,图中之人今有无。
白话文翻译:
洛阳城里下了一丈深的雪,洛阳的先生盖着铁一样硬的被子。 洛阳的县令叫醒了他,他的脚冻得不能动,骨头都可能折断。 是谁画了这幅图?深山里太阳晚起,开门很迟。 叫童子拿扫帚也是多此一举,何必扫这门前的雪呢? 前面的山没有樵夫,溪边没有钓鱼的人,独自坐在空旷的林中发出长啸。 猫头鹰和乌鸦吃饱了肉,而海鸥和鹭鸟却饿着肚子,年底的苦寒只有自己知道。 世人讨厌寒冷,争着去温暖的地方,这冷清的景象向谁诉说? 世态炎凉就像这幅画一样,画中的人现在还在吗?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明代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东阳为朱仪中的《雪雨二图》所作的题诗。通过描绘洛阳城中的雪景,表达了作者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和对孤独清高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洛阳城中深雪的描绘,展现了严寒的冬日景象。诗中“洛阳先生被如铁”和“足不可出骨可折”生动地描绘了寒冷的极端情况,反映了作者对严寒的深刻体验。后文通过对深山、空林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孤独清高生活的向往。诗的最后两句“炎凉翻覆如画图,图中之人今有无”则深刻地反映了世态炎凉,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思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是一首优秀的明代诗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洛阳城中深雪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严寒的深刻体验和对孤独清高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世态炎凉,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洛阳先生被如铁”中的“被如铁”比喻什么? A. 被子非常软 B. 被子非常硬 C. 被子非常暖和 答案:B
诗中“鸱鸦饱肉鸥鹭饥”表达了什么? A. 对食物的渴望 B. 对苦寒的深刻体验 C. 对温暖的向往 答案:B
诗的最后两句“炎凉翻覆如画图,图中之人今有无”表达了什么? A. 对画中人的怀念 B. 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C. 对寒冷的恐惧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