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千秋岁》

时间: 2025-04-30 22:01:15

诗句

章台西弄,纤手曾携送。

花影下,相珍重。

玉鞭红锦袖,宝马青丝鞚。

人去后,箫声永断秦楼凤。

菡萏双灯捧,翡翠香云拥。

金缕枕,今谁共。

醉中过白日,望里悲青冢。

休恨也,黄莺啼破前春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01:15

原文展示:

千秋岁
作者:陈子龙

章台西弄,纤手曾携送。
花影下,相珍重。
玉鞭红锦袖,宝马青丝鞚。
人去后,箫声永断秦楼凤。
菡萏双灯捧,翡翠香云拥。
金缕枕,今谁共。
醉中过白日,望里悲青冢。
休恨也,黄莺啼破前春梦。

白话文翻译:

在章台的西边小道上,轻盈的手曾经陪伴着我送别。
在花影下,我们曾相互珍重。
手中持着玉鞭、红锦的袖子,骑着宝马、青丝的鞚。
人去之后,箫声在秦楼的凤台上永远断绝。
菡萏花下双灯点烛,翡翠般的香云环绕。
金缕的枕头,如今有谁与我共用?
醉眼朦胧中跨越白昼,望向那悲伤的青冢。
不必怨恨,黄莺啼鸣破碎了我前春的美梦。

注释:

字词注释

  • 章台:古代京城中的一条小路,以代表送别之地。
  • 纤手:形容女子的手纤细美丽。
  • 玉鞭:形容骑马时所用的鞭子,寓意华丽。
  • 红锦袖:精美的红色锦缎袖子,象征华贵和美丽。
  • 箫声:古代乐器所发出的声音,常用于表达哀伤。
  • 菡萏:即荷花。
  • 金缕枕:用金丝缠绕的枕头,代表奢华。
  • 青冢:青色的坟墓,象征死亡和忧伤。
  • 黄莺:一种鸟,鸣叫声清脆,常与春天联系在一起。

典故解析

  • 秦楼凤:秦楼指的是古代的酒楼,凤是传说中的鸟,象征美好事物的逝去。
  • 春梦:古代诗文中常用来形容美好的梦境或幸福的回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子龙(约1580-1640),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字季常,号云溪,福建人。他的诗歌以婉约细腻著称,常以个人情感和社会变迁为主题。

创作背景: 《千秋岁》创作于明末动荡时期,诗人面临国家衰亡和个人命运的双重困扰,作品中充满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悲凉的感慨。

诗歌鉴赏:

《千秋岁》是一首充满缠绵悱恻情感的词作,诗中描绘了一幅送别的画面,表达了对美好往昔的怀念以及对失去的哀伤。开篇的“章台西弄”暗示着离别的场景,细腻的描写使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那种不舍与珍重。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通过对华美服饰和骑乘的描绘,展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景,进一步渲染出离别的悲哀。

在“人去后,箫声永断秦楼凤”一句中,箫声的断绝象征着与过去的彻底告别,诗人通过音乐的消逝来表达内心的孤寂与哀愁。而后面的“菡萏双灯捧,翡翠香云拥”则描绘了一种梦幻般的景象,表达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向往。结尾的“休恨也,黄莺啼破前春梦”则是对过去的释然,虽然失去美好,但仍需面对现实,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与超然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章台西弄:讲述送别的地点,带出离别的情境。
  2. 纤手曾携送:细腻的描绘女子的手,表达了温柔的情感。
  3. 花影下,相珍重:在花影下的珍重,体现了亲密的关系。
  4. 玉鞭红锦袖:描绘华丽的外表,象征着富贵和美丽。
  5. 人去后,箫声永断秦楼凤:人离去后,音乐也随之消失,表达失落感。
  6. 菡萏双灯捧:象征着美好,但却是孤独的。
  7. 金缕枕,今谁共:奢华的生活,却无人共享,增添孤独感。
  8. 醉中过白日,望里悲青冢:醉眼中看向青冢,寓意对逝去的哀伤。
  9. 休恨也,黄莺啼破前春梦:最后的释然,对过去的梦境不必怨恨。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菡萏双灯捧”比喻美好的记忆。
  • 拟人:将“黄莺”拟人化,表现内心情感。
  • 对仗:如“玉鞭红锦袖,宝马青丝鞚”,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摹,展现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孤独的感慨,表现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章台:代表离别与旧梦。
  • 花影:象征美好的时光与情感。
  • 箫声:表达哀伤与失落。
  • 菡萏:象征美丽但易逝的事物。
  • 金缕枕:奢华的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章台西弄”是指什么地方?
    • A. 一条小路
    • B. 一座山
    • C. 一条河
    • D. 一座楼
  2. “黄莺”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美好
    • B. 悲伤
    • C. 生活
    • D. 失去
  3. 诗中提到的“金缕枕”代表什么?
    • A. 贫穷
    • B. 奢华与孤独
    • C. 梦想
    • D. 希望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李清照的《如梦令》
  2. 苏轼的《水调歌头》
  3. 温庭筠的《更漏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陈子龙的《千秋岁》更加强调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哀伤,而李清照的作品则更多地展现了女性情感的细腻与复杂。两者都在不同的背景下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但情感基调和表现手法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明清诗词选》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李清照与她的时代》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与背景。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阮郎归 阮郎归 避警归作 阮郎归 其四 阮郎归 其三 阮郎归 集六一词四阕 其一 阮郎归 阮郎归 焙茶 阮郎归 舟中赋所见 阮郎归 寿太乙真人李六祖 阮郎归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旌旗蔽日 主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風字旁的字 货卜 上篇上论 殳字旁的字 包含弟的词语有哪些 饱经世故 程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拉朽摧枯 气字旁的字 金字旁的字 阳纡 难世 包含绦的词语有哪些 万象澄澈 包含答的词语有哪些 使绊儿 鱼目 谷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