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01: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01:15
千秋岁
作者:陈子龙
章台西弄,纤手曾携送。
花影下,相珍重。
玉鞭红锦袖,宝马青丝鞚。
人去后,箫声永断秦楼凤。
菡萏双灯捧,翡翠香云拥。
金缕枕,今谁共。
醉中过白日,望里悲青冢。
休恨也,黄莺啼破前春梦。
在章台的西边小道上,轻盈的手曾经陪伴着我送别。
在花影下,我们曾相互珍重。
手中持着玉鞭、红锦的袖子,骑着宝马、青丝的鞚。
人去之后,箫声在秦楼的凤台上永远断绝。
菡萏花下双灯点烛,翡翠般的香云环绕。
金缕的枕头,如今有谁与我共用?
醉眼朦胧中跨越白昼,望向那悲伤的青冢。
不必怨恨,黄莺啼鸣破碎了我前春的美梦。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陈子龙(约1580-1640),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字季常,号云溪,福建人。他的诗歌以婉约细腻著称,常以个人情感和社会变迁为主题。
创作背景: 《千秋岁》创作于明末动荡时期,诗人面临国家衰亡和个人命运的双重困扰,作品中充满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悲凉的感慨。
《千秋岁》是一首充满缠绵悱恻情感的词作,诗中描绘了一幅送别的画面,表达了对美好往昔的怀念以及对失去的哀伤。开篇的“章台西弄”暗示着离别的场景,细腻的描写使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那种不舍与珍重。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通过对华美服饰和骑乘的描绘,展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景,进一步渲染出离别的悲哀。
在“人去后,箫声永断秦楼凤”一句中,箫声的断绝象征着与过去的彻底告别,诗人通过音乐的消逝来表达内心的孤寂与哀愁。而后面的“菡萏双灯捧,翡翠香云拥”则描绘了一种梦幻般的景象,表达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向往。结尾的“休恨也,黄莺啼破前春梦”则是对过去的释然,虽然失去美好,但仍需面对现实,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与超然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摹,展现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孤独的感慨,表现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哲学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陈子龙的《千秋岁》更加强调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哀伤,而李清照的作品则更多地展现了女性情感的细腻与复杂。两者都在不同的背景下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但情感基调和表现手法各有不同。
推荐书目: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与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