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21: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1:42
赠钱牧斋少宗伯
作者: 陈子龙 〔明代〕
汉苑文章首,先朝侍从臣。
三君同海岳,一老是星辰。
作直称遗古,推贤更得邻。
当时客渐进,文举气无伦。
陈窦圜中土,萧刘泽畔人。
蟪蛄喧日夜,兰桂历冬春。
旧学商王重,清流汉史均。
范宣谁让晋,卫鞅欲专秦。
独指孙宏被,仍污庾亮尘。
十年耕钓乐,七略较雠新。
当户无芳草,洪流逸巨鳞。
睚眦流訾訾,钩党报申申。
告密牢修急,经营伟节神。
霜华飞暑月,剑气彻秋旻。
明主终收璧,宵人失要津。
南冠荣衮绣,北郭偃松筠。
艰险思良佐,孤危得大臣。
东山云壑里,早晚下蒲轮。
这首诗的作者以“汉苑”的文采自居,称赞先朝的侍从大臣。三位君主如同海岳一般伟岸,而另一位老者则宛如星辰般闪耀。作者认为自己直言不讳,赞美古人,推举贤良之士更能得到邻里的支持。那时文人雅士逐渐增多,文人的气质无人可比。提到的陈窦与萧刘,分别是中土与泽畔的人。白天黑夜,有蟪蛄鸣叫,兰花与桂花历经冬春依然芬芳。旧时代的学说如同商朝与王朝一般重要,而清流与汉史同样辉煌。范宣为何能让晋国强大,卫鞅则想要专权于秦国。独独指责孙宏,却依然被庾亮的污点所玷污。十年来享受耕钓的乐趣,七略与新的诗文相比争论不休。当门口没有芳草,江流里却游弋着巨鳞。睚眦之人相互诽谤,钩党之间相互揭发。告密之事紧急而重要,经营伟大的节操如同神明。霜华在炎热的夏季飞舞,剑气透彻了秋天的苍穹。明主最终会收回璧玉,夜间的人失去了求索的方向。南方的冠袍闪耀着绣花,北郭则有松竹的清影。艰险之中思念良辅,孤危之际方能得贤臣。东山的云壑之中,早晚会有蒲轮下水。
陈子龙(约1598-约1650),字仲明,号牧斋,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书法家。生于浙江,后期因明末动乱而迁至南明的朝廷。他的诗歌多以抒情、咏史见长,风格清新高远,富有个性。
这首诗写于明末清初动荡的历史背景下,诗人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对贤良之士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对当时政治环境的失望与无奈。
《赠钱牧斋少宗伯》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人文情怀的诗作。诗中通过对历代贤士的追忆与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于文人理想的追求与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便以“汉苑文章首”引出,显示出诗人对历史文人的崇敬与向往。接下来的对比手法十分明显,将三位君主与一位老者并列,突显出他们在历史中的地位与影响。
随着诗歌的推进,诗人逐渐引入了对当时社会的批判,通过对比古今,表现出当代文人气质的稀缺与文学环境的变化。诗中提到的“十年耕钓乐”和“告密牢修急”,更是直指当时社会的不和谐与动荡,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虑与痛苦。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人善用自然景象与历史典故相结合,展现出一种苍凉而又宁静的美感。诗中如“霜华飞暑月,剑气彻秋旻”的意象,既有自然的变化,也隐含着历史的沧桑,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赠友之作,更是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索,充满了哲理与情感,使人感受到文人对于理想的执着与追求。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敬仰与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忧虑,强调了文人理想的追求与对贤良之士的渴望。整体基调悲凉而又充满希望,展现出一种对未来的期待。
诗中提到的“蟪蛄”象征什么?
诗中“明主终收璧”是指什么?
诗中“当户无芳草”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