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31: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31:03
古道棠梨寒恻恻,
子规满路东风湿。
留连好景为谁愁,
归潮急,暮云碧,
和雨和晴人不识。
北望音书迷故国,
一江春雨无消息。
强将此恨问花枝,
嫣红积,莺如织,
侬泪未弹花泪滴。
在寒冷的古道上,棠梨花显得凄凉,
子规鸟在湿润的东风中满路鸣叫。
留恋这美好的景色,究竟为谁而感到忧愁?
归潮汹涌,暮云碧绿,
在这和雨和晴的日子里,人们却互不相识。
向北遥望,音信迷失了故乡,
一江春雨中没有任何消息。
我想强忍这份怨恨去问花枝,
那嫣红的花积满了泪水,黄莺如织般飞舞,
我眼泪未干,花也随之滴落。
陈子龙,明代诗人,字佩英,号独觉,出生于江苏,后世称其为“词宗”。他的诗歌以抒情见长,常常流露出对故国和家人的思念。
这首《天仙子》写于明代,正值国破家亡之际,诗人因时局动荡而感受到深深的忧愁与思乡之情,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和对美好景色的留恋。
《天仙子》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开头“古道棠梨寒恻恻”,用清冷的意象引入,营造出一幅忧郁的画面,仿佛在诉说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接着“子规满路东风湿”,杜鹃鸟的悲鸣又为诗歌增添了更多的悲情,暗示着离别之痛。
“留连好景为谁愁”,这句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留恋,但也隐含着一种无奈:即使风景如画,心中愁苦无人倾诉。归潮的急促与暮云的碧绿,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而“和雨和晴人不识”则突显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尽管同在一个世界,却各自沉浸在自己的忧愁中。
“北望音书迷故国”,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愈加明显,而“一江春雨无消息”则加深了这种孤独感。最后,诗人以“强将此恨问花枝”作为结尾,表达了对花的怨恨与对逝去时光的悲哀,泪水与花泪交织,情感达到高潮。
整首词在意象运用上极为丰富,情感层次分明,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挣扎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给人以深刻的感触。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美好景色的留恋以及深刻的孤独感,情感真挚深沉,表达了在动乱时局下人们的共同心声。
诗中提到的“子规”指的是哪种动物?
A. 燕子
B. 杜鹃
C. 麻雀
诗人对“好景”的留恋是为了谁而愁?
A. 自己
B. 朋友
C. 无人
诗中“北望音书迷故国”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什么情感?
A. 忘却
B. 思念
C. 轻视
答案:
这些参考书目可以帮助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词的魅力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