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24: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24:41
原文展示:
四月洚水麦不秋。五月插秧水不收。良田万顷尽洪流。尽洪流,大无禾。民皆死,如国何。
白话文翻译:
四月里大水泛滥,麦子无法成熟。五月里插秧,水却无法收获。万顷良田都被洪水淹没。洪水滔滔,庄稼全无。百姓都面临死亡,国家又将如何?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祝允明(1460-1526),明代文学家、书法家,字希哲,号枝山,江苏吴县人。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这首诗反映了明代农业灾害对百姓生活的严重影响,体现了作者对民生的深切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当时中国南方地区频繁发生水灾,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百姓生活。作者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灾民的同情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四月和五月连续的水灾对农业生产的破坏,以及由此带来的百姓死亡和国家危机。诗中“洚水”、“洪流”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洪水的凶猛,而“麦不秋”、“水不收”则直接反映了灾害的严重后果。最后两句“民皆死,如国何”更是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百姓命运的担忧。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反映水灾对农业生产和百姓生活的破坏,以及对国家和百姓命运的担忧。通过描绘水灾的严重后果,表达了作者对民生的深切关怀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洚水”指的是什么? A. 清澈的水 B. 泛滥的洪水 C. 平静的河流 D. 干涸的河床 答案:B
诗中“麦不秋”意味着什么? A. 麦子丰收 B. 麦子无法成熟 C. 麦子被收割 D. 麦子被虫害 答案:B
诗中“民皆死,如国何”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愤怒 C. 忧虑 D. 平静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