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31: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31:09
江海扁舟客,云山一衲僧。
相逢两无语,若个是南能。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在江海上乘小舟的旅客,遇到一位在云山中修行的僧人。两人相遇却无话可说,彼此之间似乎都在思考,谁才是真正的“南能”(即南方的能人)。
作者介绍:韩偓(约846-?),字子华,号青莲,唐代诗人,作品以清新脱俗著称,多描写自然风光与人生哲理,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韩偓的漂泊生涯中,表现了他在旅途中偶遇僧人的感慨,反映了他对人生、孤独和交流的思考。
这首《与僧》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山水画面。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独感,旅客与僧人之间的相遇,似乎没有太多可言的交流,反而加深了彼此的隔阂。无言的相遇,反映出人们在喧嚣的社会中,内心的孤独与对话的缺失。在这幅画面中,江海的波涛与云山的静谧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反思与追问。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更引发了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显示出韩偓深邃的哲学思考和敏锐的观察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旅人和僧人的相遇,探讨了人生的孤独与对话的缺失,表达了对智慧与理解的渴望。
诗词测试:
诗中“扁舟”指的是什么?
“相逢两无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南能”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鸟鸣涧》相比,韩偓的《与僧》在主题上更强调孤独与思考,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之美与人心的宁静。两者都反映了唐代诗人对生活与自然的深刻理解,但各有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