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李明府去官》

时间: 2025-05-07 07:13:31

诗句

谤言三至后,直道叹何如。

今日蓝溪水,无人不夜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13:31

诗词名称: 送李明府去官

作者: 钱起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谤言三至后,直道叹何如。
今日蓝溪水,无人不夜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谣言在三次传来之后,诚实的道理又能如何呢?今天在蓝溪的水边,夜晚没有人不想去钓鱼。

注释:

  • 谤言:指诽谤的言论。
  • 三至:古人常以“三”为一种数量的象征,表示多次。
  • 直道:指诚实的道理或正义。
  • 蓝溪水:指蓝色的溪水,表现出自然的美丽。
  • 夜鱼:指在夜晚钓鱼,表达一种宁静和闲适的生活情景。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谤言”与古代士人所遭遇的谣言和非议有关,历史上众多文人都曾因谣言而受害,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文人脆弱的处境。
  • “蓝溪水”或许是借用自然之美来象征内心的宁静和向往,亦可以理解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钱起,字仲明,唐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看法。
  •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李明府被贬离任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切和对社会风气的感慨,反映了士人对时局的无奈与思考。

诗歌鉴赏:

《送李明府去官》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深刻的情感。诗的开头以“谤言三至后”引入,直接指出社会中存在的谣言对个人名誉的影响,以及在这种环境下,诚实的道理显得多么无力。接着“今日蓝溪水,无人不夜鱼”则转向自然的描写,形成鲜明对比。一方面是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另一方面是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诗既有现实的批判,也有对自然和友谊的珍视。

诗中“蓝溪水”的意象美丽而富有诗情,代表着一种理想的归宿,而“夜鱼”则暗示着在宁静的夜晚,友人们可以共享闲适的时光。这种恬淡的生活愿望与社会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友人未来的关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谤言三至后”:谣言传来三次后,意味着一种无奈和困扰。
    • “直道叹何如”:对诚实与正义的无奈叹息,表达对社会不公的感慨。
    • “今日蓝溪水”:自然的美景,象征着内心的宁静。
    • “无人不夜鱼”:描绘出夜晚钓鱼的闲适情景,反映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谤言比作一种困扰,表现出对现实的无奈。
    • 对仗:整首诗遣词用句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中心思想在于反映士人在谣言与现实压力下的无奈,以及对理想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谤言:象征社会对个体的攻击与误解。
  • 蓝溪水:象征自然与内心的平和。
  • 夜鱼:象征一种闲适生活方式,表现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谤言三至后”中“谤言”指的是什么?
      • A. 赞美的话
      • B. 诽谤的言论
      • C. 正义的道理
    2. 诗中提到的“蓝溪水”象征什么?
      • A. 争斗
      • B. 宁静与美好
      • C. 贫困
    3.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赞美友谊
      • B. 批判社会风气
      • C. 向往闲适生活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对时局的感慨。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描写友谊与离别。
  •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庐山谣》与钱起的《送李明府去官》都涉及自然与人生的哲思,但李白更倾向于表达个人的豪情壮志,而钱起则更多展现对友人的关心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查询

乞假归题候馆 荔枝诗 新雪 加阶 和府帅相公 黄蜀葵 蒙恩除侍御史行次华州寄蒋相 和曹侍御除夜有怀 天际识归舟 春居即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聿字旁的字 包含量的成语 同心合德 树形结构 采字头的字 尸字头的字 宿学旧儒 束教管闻 百拙千丑 钨钢 蚕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泼寒胡戏 己字旁的字 痛饮黄龙 携儿带女 玉字旁的字 包含怜的成语 妙键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