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45: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45:38
心如明镜台,此言出浮屠。
后来发精义,并谓此台无。
此台已是赘,何况形而器。
圆释正超然,点头会意思。
多谢城山翁,一语迎禅锋。
顾我尘俗人,与物方溶溶。
这首诗的意思是:心如明镜般清晰,这种说法源于佛教的浮屠(佛塔)。后来人们领悟了其深意,认为这个明镜台实际上是空无的。这个明镜台本身已经是多余的,更不用说它的形状和器具了。真正的圆满释义是超然的,点头便能领会其中的意思。感谢城山的老前辈,他的一句话让我领悟了禅的锋芒。可我仍然是个尘俗之人,与世俗的事物融为一体。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号文山,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政治家和民族英雄。他在抗元斗争中表现出色,后被捕,最终为国殉道。他的诗风豪放激昂,充满爱国情怀,深受后世推崇。
此诗创作于文天祥被俘后,心情复杂,既有对佛教禅理的思考,也有对自己处境的感慨。文天祥在此环境中,试图通过诗歌与禅宗思想相结合,寻找心灵的宁静与解脱。
这首诗通过“明镜台”的比喻,表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深刻反思。明镜象征着清净与明了,诗人将其与浮屠相联系,进一步探讨慈悲与智慧的关系。后半部分提到“圆释”,强调了人生的真谛超越了物质的形态,强调了内心的领悟与理解。
“多谢城山翁”一句,既表达了对前辈的敬仰,也暗示了禅宗思想的传承与启发。诗人虽自谦为“尘俗人”,却在这段反思中寻找到了一种超越尘世的智慧。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意蕴深厚,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精炼的语言,展现了文天祥内心的复杂情感以及对人生和佛理的独特理解。
诗中“明镜台”比喻什么?
“多谢城山翁”中“城山翁”指代的是谁?
可以对比文天祥的诗作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是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情感,但文天祥更注重哲理的探讨,而王维则更倾向于自然的恬静与人文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