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会昙老》

时间: 2025-04-25 13:56:58

诗句

渔家生计好,终日泛轻舟。

剪竹为竿钓,裁荷作酒瓯。

只知溪上乐,不识世间愁。

昨夜岩隈下,蓑衣忘却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3:56:58

原文展示:

渔家生计好,终日泛轻舟。
剪竹为竿钓,裁荷作酒瓯。
只知溪上乐,不识世间愁。
昨夜岩隈下,蓑衣忘却收。

白话文翻译:

渔家的生活真好,整天在小船上漂荡。
用竹子做钓竿,用荷叶做酒杯。
只知道在溪边欢愉,不懂世间的忧愁。
昨夜在岩石的阴影下,忘记收起蓑衣。

注释:

  • 渔家:指以捕鱼为生的家庭。
  • 生计:生存的方式或收入来源。
  • 泛轻舟:轻轻地在水面上漂浮的小船。
  • 剪竹为竿钓:用剪下来的竹子做钓鱼的竿子。
  • 裁荷作酒瓯:用荷叶裁剪成酒杯。
  • 溪上乐:在溪水旁的乐趣。
  • 不识世间愁:不知道世间的烦恼。
  • 岩隈:岩石的隐蔽处。
  • 蓑衣:用草或麻制成的雨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净端是宋代的一位僧人和诗人,生活在一个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的时代。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常以自然景物和人们的生活为题材,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

《会昙老》创作于一个充满田园气息的环境,反映了诗人对渔家生活的向往与赞美。诗人通过描绘渔民的宁静生活,表达了对世俗烦恼的超脱与对自然乐趣的追求。

诗歌鉴赏:

《会昙老》以轻松愉悦的语调描绘了渔家生活的简单与快乐,展现出一种与世无争的淡泊心态。诗中“渔家生计好,终日泛轻舟”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渔民在溪水中悠闲的生活状态,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剪竹为竿钓,裁荷作酒瓯”,展现了渔民的自给自足,既是对自然的依赖,也是对自然的利用,体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

“只知溪上乐,不识世间愁”一句,隐约流露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超脱,表达了对人们在物质追求中迷失自我的忧虑。而最后一句“昨夜岩隈下,蓑衣忘却收”,则是对生活细节的描写,暗示了渔民的忘忧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整体来看,诗歌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简单生活的向往,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渔家生计好,终日泛轻舟。
    描述渔民的生活幸福,整天在水面上漂荡,表现出一种悠闲自在的状态。

  2. 剪竹为竿钓,裁荷作酒瓯。
    说明渔民利用自然资源,表现出他们的聪明才智和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3. 只知溪上乐,不识世间愁。
    反映渔民的无忧无虑,展示出对世俗烦恼的漠然。

  4. 昨夜岩隈下,蓑衣忘却收。
    通过细节描写,进一步强调渔民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以及在这样环境中生活的自在。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剪竹为竿钓,裁荷作酒瓯”,展现了工整的对仗工艺。
  • 比喻:隐喻渔家生活的简单与快乐。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渔民的生活,表达了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烦恼的超然态度,传达出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渔家:象征着简单的生活方式。
  • 轻舟:代表自由与无拘束。
  • 竹竿、荷瓯:自然的馈赠,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渔家生计好”表达了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a) 忧愁 b) 幸福

  2. 诗人通过哪些细节展示了渔民的生活?
    a) 剪竹 b) 种田

  3. 诗中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态度是?
    a) 追求 b) 超脱

答案:

  1. b) 幸福
  2. a) 剪竹
  3. b) 超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渔歌子》——李白
  • 《渔舟唱晚》——张志和

诗词对比:

《会昙老》与《渔歌子》均表现了渔民的生活,但前者更倾向于描绘渔民的简单快乐,而后者则融入了更多的情感与哲理。两者都强调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古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奉和幸上官昭容院献诗四首 中宗降诞日长宁公主满月侍宴应制 少年行 奉和幸大荐福寺(寺即中宗旧宅) 折杨柳 塞外三首 胡笳曲 采莲曲 奉和幸望春宫送朔方大总管张仁亶 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非字旁的字 秫酒 炮筒子 木心石腹 瓷注 才占八斗 象戏 红粉青楼 几字旁的字 阜字旁的字 以患为利 包含仪的词语有哪些 莫此为甚 鼠字旁的字 冯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盖阙 曰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