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59: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59:37
咸宁拥帅纛,职方不敢争。
分宜据政府,台省噤无声。
壮哉椒山自有胆,霜简上诉天为惊。
一疏堂堂谏马市,闭关欲绝天骄子。
一疏谔谔诛奸谋,上方请斩张禹头。
逐臣报国一腔血,姜桂之性老逾烈。
风吹枷锁香满城,百炼此身都似铁。
公死已与逢龙游,公书可代常山舌。
百年手稿藏文孙,蠹鱼潜逃不敢齧。
笔力瘦硬中藏棱,想见挥毫眦尽裂。
磨砻贞石相雕镌,吾友张也审波折。
刻成上嵌银泥墙,咫尺不异大道碣。
噫嘻吁!鲁公争坐位,鄂王谢讲和,
流传谏草同不磨。
持此愿作直臣气,数纸岂仅博白鹅。
在咸宁,地方官员不敢与主帅争执,
政府分宜之下,省台也默默无声。
壮观的椒山自有其气魄,
霜简之上,上天对我们的上诉感到惊讶。
一份疏奏堂堂谏言马市,
闭关自守,欲绝与天骄的联系。
一份疏奏明言要诛杀奸贼,
在上方请求斩杀张禹的头颅。
为国报仇的逐臣心中满怀热血,
姜桂之性愈发激烈。
风吹动着枷锁,香气弥漫整个城市,
经过百炼的身体如同铁一般坚硬。
公死后已与逢龙共游,
公书可以代替常山的舌头。
百年的手稿藏于文孙之中,
蠹鱼潜逃不敢啃噬。
笔力虽瘦硬,却藏有棱角,
想见挥毫之时目光如刀割。
磨砻贞石雕刻而成,我的朋友张也审视波折。
刻成后镶嵌银泥于墙上,
近在咫尺不异于大道的碑刻。
噫嘻吁!鲁公争夺席位,鄂王谢讲和,
流传的谏草同样不会磨灭。
我愿持此心作直臣之气,
数纸又岂仅仅是为博白鹅而作。
吴仰贤,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政治腐败的时代,他的诗歌多反映对时局的关心和对忠臣的钦佩。他的作品常常包含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赞美,表达了对正义和清白的追求。
《杨忠悯公谏马市劾严嵩两疏稿石刻本》是针对严嵩的专权及其贪腐行为的谏言。诗中表达了对忠臣杨忠悯公的怀念,歌颂其为国捧心的精神,并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无奈与愤怒。
这首诗以强烈的政治情感为主线,展现了吴仰贤对忠臣精神的崇高敬意和对腐败现象的不满。诗的开头通过描绘咸宁的官场气氛,揭示了地方官员的无能和沉默,后半部分则通过对杨忠悯公及其谏言的回顾,表达了对正义的渴望和对忠臣的怀念。
全诗通过对比、排比等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例如,诗中提到的“一疏堂堂”和“一疏谔谔”不仅反映了谏言的严肃性,也使得诗的节奏更加明快。此外,诗中提到的“风吹枷锁香满城”则象征着即使在压迫下,正义的声音依然会传递,暗示出一种希望和力量。
这首诗的情感基调强烈,既有对忠臣的怀念,也有对现状的不满,形成了一种悲壮的气氛。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激励后人要勇敢地维护正义,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忠臣精神的颂扬和对腐败现象的控诉。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回顾,表达了对正义的渴望,并激励后人勇于谏言,维护国家的清明。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增强了情感的表达,使得读者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诗人的情感基调。
诗中提到的“咸宁”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江苏
B. 湖北
C. 浙江
D. 广东
诗中提到的“风吹枷锁香满城”意指什么?
A. 对自由的渴望
B. 对权力的追求
C. 对忠臣的怀念
D. 对腐败的不满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爱国情怀
B. 忠臣精神与反腐败
C. 个人情感
D. 自然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