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43: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43:59
鸡鸣曲
作者:李廓〔唐代〕
星稀月没入五更,
胶胶角角鸡初鸣。
征人牵马出门立,
辞妾欲向安西行。
再鸣引颈檐头下,
楼中角声催上马。
才分曙色第二鸣,
旌旆红尘已出城。
妇人上城乱招手,
夫婿不闻遥哭声。
长恨鸡鸣别时苦,
不遣鸡栖近窗户。
在星星稀疏的夜空中,明月已经沉入五更,鸡开始鸣叫。征人牵着马站在门外,准备告别妻子,向安西出发。鸡又鸣了,仰着脖子在檐头下叫,楼上传来催促上马的角声。刚分开晨曦,第二声鸡鸣又响起,旌旗在尘土中已经出城。妇人在城楼上乱招手,丈夫却听不见那遥远的哭声。长久以来,最恨的就是鸡鸣时别离的痛苦,为什么不让鸡栖息在窗户附近呢?
李廓,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反映士人生活与边塞风情,富有情感与哲理。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反映了当时士人征战的离别情景,也表现了对妻子的思念与对战争的无奈。
《鸡鸣曲》是一首深情的离别诗,李廓通过鸡鸣这一日常生活中的细微情节,描绘了征人出征时的情景。诗的开头以“星稀月没入五更”引入,夜晚渐深,鸡鸣声响起,既是晨曦的前兆,也是离别的开始。接着,诗人描绘了征人牵马告别的场景,表现出他对妻子的依依不舍。
诗中反复提到鸡鸣,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离别的迫近。尤其是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别离时刻的深切痛苦,强烈的情感冲击让人感同身受。整首诗在细腻的描绘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刻画了战争带来的家庭破碎与思念之情,让人深思。
诗歌通过鸡鸣的意象,表达了士人出征时对家庭的思念与离别的苦楚,反映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与对家庭的牵挂。
诗中提到的“安西”指的是哪个方向?
A. 东方
B. 西方
C. 南方
D. 北方
诗中反复提到的“鸡鸣”象征什么?
A. 离别
B. 欢庆
C. 旅行
D. 安静
诗中“长恨鸡鸣别时苦”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愤怒
C. 思念与痛苦
D. 无所谓
在王之涣的《凉州词》中,同样表达了对离别与思乡的情感,主题和情感基调相似,但《鸡鸣曲》更加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离别的苦痛。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鸡鸣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