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03: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3:58
次韵无斁雪後二首
作者: 陈师道 〔宋代〕
取性无通介,随时有异同。
雪余盖地白,春浅著梢红。
寄食虚长算,论诗阙近功。
相看不相弃,赖有古人风。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际关系的思考。诗中提到人的本性并不是固定的,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有所不同。雪后大地一片洁白,春天的气息渐渐显露,树梢上已经开始泛红。作者寄居于世,生存的计算是虚无的,讨论诗歌时常常缺乏实质的成就。尽管如此,彼此之间依然互不抛弃,这要归功于古人的风范。
诗中提到的“古人风”可以理解为对古代诗人的敬仰,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认同。在宋代,士人们通常会通过对古典文学的学习与讨论来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
作者介绍:
陈师道(生卒年不详),字仲明,号澄江,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擅长诗词,尤其在诗歌的艺术性和哲理性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他的作品多表现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常常融入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雪后,表现了诗人在特定自然环境下的思考与感悟。诗人在面对自然的变化时,联想到人性与社会关系,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观察。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层层递进地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感受与思考。开头两句“取性无通介,随时有异同”,揭示了人性本质的复杂性,暗示人在不同环境中会有不同的表现和感受,表现出一种哲学思考的深度。接下来的“雪余盖地白,春浅著梢红”,以自然的变化象征人的内心与外界的互动,雪的纯洁和春天的活力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一种希望与生机并存的感觉。后两句则从个人的生活状态出发,反映出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强调了人际间的珍贵与古人文化的影响力,展现出一种对传统的尊重与继承。
整首诗在情感基调上表现出一种淡雅而又深邃的哲思,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与人性思考的结合,展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文化的深厚积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探讨人性与自然的关系,同时表达对古代文化的敬仰与传承。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反思人际关系,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形成了一种深刻的文化内涵,反映出诗人对自然与人性的独特理解。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取性无通介”是什么意思?
诗中提到的“雪余”指的是:
诗的主题主要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陈师道的这首诗与王冕的《雪梅》进行比较。两者都描绘了雪后的景象,但王冕的诗更侧重于表现梅花的孤傲与坚韧,而陈师道则通过雪与春的对比,探讨了人性与文化的关系,展示了更为深邃的思考。
推荐书目:
这些资料可以提供更深入的理解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