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06: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06:29
富贵多胜事,贫贱无良图。
上德兼济心,中才不如愚。
商者多巧智,农者争膏腴。
儒生未遇时,衣食不自如。
久与故交别,他荣我穷居。
到门懒入门,何况千里馀。
君子有褊性,矧乃寻常徒。
行行任天地,无为强亲疏。
富贵的人往往有许多胜利与成功,而贫穷的人却无所图谋。
品德高尚的人心怀兼济之志,才华平庸的人还不如愚笨。
商人们多具智慧,而农民则争取丰腴的土地。
儒生若未遇上好时机,生活和衣食都难以自给自足。
与故交长期分别,看到别人荣耀而自己却贫穷如故。
到了门口懒得进去,更何况相隔千里呢?
君子多有狭隘之性,何况那些普通人呢?
行走在天地之间,随遇而安,不必强求亲疏之情。
张彪,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作品常常体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怀和对人性深刻的思考。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
《杂诗》写于唐代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富贵与贫贱、聪明与愚笨、商人与农民的对比,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层分化与人们内心的无奈。诗中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世冷暖的深刻感悟。
《杂诗》通过对比富贵与贫贱、商人和农民的不同境遇,展示了社会的复杂和人们生活的无奈。诗的开头两句,直接揭示了财富带来的成功,和贫穷所带来的无奈,显示了生活的残酷和现实的无情。诗中提到的“上德兼济心”和“中才不如愚”,反映了作者对人性与道德的思考,认为即使是有才华的人,在不合时宜的情况下也未必能获得认可。
此外,诗中“久与故交别,他荣我穷居”的描写,展现了人际关系中的冷漠与疏离。朋友的荣华与自己的困境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到孤独与无助。最后两句“行行任天地,无为强亲疏”,更是表现了一种对世事的达观态度,提倡随遇而安,强调人与人之间不必强求亲疏关系。通过这些情感的表达,张彪在《杂诗》中展现了他对人性的理解与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和对人性深刻的思考,强调了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的命运是多么的脆弱和无奈。诗人提倡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反映了他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这些意象在诗中不仅展现了作者的社会关怀,也反映了不同阶层人们的生存状态与心理状态,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杂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上德兼济心”主要指什么?
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杂诗》和杜甫的《春望》都描绘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但《杂诗》更侧重个人命运与人际关系的反思,而《春望》则是对国家和民族的忧愁。两首诗虽风格不同,却都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深刻的感悟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