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1:15: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1:15:57
古别离
作者: 张彪 〔唐代〕
别离无远近,事欢情亦悲。
不闻车轮声,后会将何时。
去日忘寄书,来日乖前期。
纵知明当返,一息千万思。
这首诗表达了离别的心情,离别并不在于距离的远近,欢愉的事情也会带来悲伤。听不到车轮的声音,不知下次再相会是何时。过去的日子里忘了寄书,未来的日子里却不能如愿见面。即使知道明天会回来,但一息之间却思念无尽。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其表达的离愁别绪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常出现,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离别情感的深刻理解与体验。这种情感在唐诗中尤为常见,诗人往往通过离别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未来重聚的期待。
张彪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在诗歌创作中展现了对人生、情感的深入思考,尤其擅长描绘离别和思念的主题。
《古别离》创作于唐代,那时社会繁荣,士人往往因仕途或交游而面临离别,诗中流露出这种普遍的情感。在战乱频繁的时代,离别成为常态,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离别情感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古别离》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地表现了离别带来的复杂情感。首句“别离无远近”直接点明主题,强调离别不仅是空间的分隔,更是情感的割裂。随后的“事欢情亦悲”则揭示了离别所带来的矛盾感受,欢乐之中夹杂着悲伤,使人倍感惆怅。
“不闻车轮声”这一句,使用了听觉意象,渲染了等待重逢的无奈与焦急。车轮声的缺失象征着朋友之间的音信全无,令人倍感孤独与失落。接下来的“后会将何时”则是对未来的迷茫与未知,表现了对相聚的渴望。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回忆过去的点滴,深感错失良机的痛苦,“去日忘寄书”暗示着对友人思念的无奈,而“来日乖前期”则表现了对未来无法如愿相见的失落。最后一句“纵知明当返,一息千万思”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虽知明日会重逢,但思念之情却在短暂的瞬息中积聚成千上万,深刻表达了离别对心灵的伤害。
整首诗通过极简的结构,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对离别的深切感悟。
本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离别带来的思念与无奈,展现了人们在分别时的复杂情感以及对未来相聚的渴望。
《古别离》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宋代
B. 唐代
C. 元代
D. 明代
诗中“别离无远近”想表达什么?
A. 离别的距离
B. 心灵的距离
C. 身体的距离
D. 情感的距离
诗中提到的“车轮声”象征着什么?
A. 离去
B. 回归
C. 期待
D. 以上皆是
这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与《古别离》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诗人对离别的独特理解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