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31: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31:45
《华胥引 其二 春宵月下忆远》 作者:易顺鼎
离鸾院落,月浸柔天,绿春如湿。
钏响荒唐,梦中记起松腕白。
十年清夜吹箫,向垂杨江国。
带露敲扉,睡莺花上惊立。
帘影摇镫,肯话我生平疏逸。
沉沉小叹,多恐凉蟾听得。
便趁一丝香雾,到高楼西北。
冰透相思,余寒尚在衫色。
离开鸾凤的院落,月光如水般洒在柔和的天空,春天的气息湿润如绿意。镯子碰撞的声音显得荒唐,我梦中想起那白皙的手腕。十年漫长的清夜里,我吹着箫声,向着那垂杨的江国。湿露敲打着门扉,睡觉的莺鸟在花上惊醒。帘影摇曳着灯光,愿意与我谈论生平的闲逸。轻轻叹息,生怕凉爽的月蟾会听见。于是我趁着一丝香雾,走到高楼的西北方。透过冰冷的思念,依然感觉衫上残留的寒意。
易顺鼎(1645—1713),字子华,号白云,清代诗人,擅长词,尤以《华胥引》系列而闻名。他的作品多表现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
《华胥引 其二》创作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在月夜思念远方人的情感。这首词运用细腻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爱情的渴望。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营造了一个充满情感的氛围。开头“离鸾院落,月浸柔天”即以月光和院落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孤独和思念的情绪。接着的“钏响荒唐”则将内心的无奈与遗憾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在清夜的背景下,融入了音乐、自然、情感等元素,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意境。
诗中提到的“十年清夜吹箫”,不仅传达了作者对往昔的追忆,也体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通过“带露敲扉”,诗人引入了清晨的意象,暗示时间的流逝和新的开始。最后一句“冰透相思,余寒尚在衫色”则是对思念的深刻描写,显示出情感的冰冷与余温,令人感同身受。
整首诗以思念为主题,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对远方人的牵挂。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营造了深刻的情感氛围,反映了人对爱情与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中“月浸柔天”意指什么?
“十年清夜吹箫”表明了作者的?
诗中提到的“凉蟾”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