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40: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40:59
华胥引 夜起闻雨,明日立秋
作者: 陈洵 〔清代〕
迎风长簟,沉月高梧,雨声送夕。
去蝶销凝,啼花宛转灯晕色。
不少珠玉闲情,奈老来疏隔。
林叶阶虫,细听都是胸臆。
如梦清欢,待相将梦中重觅。
被单寒乍,今宵如何计得。
几点惊秋零泪,寄路遥无极。
行乐湖山,那堪愁味先识。
夜晚我在微风中躺在长榻上,抬头看到明月高挂在梧桐树上,雨声轻轻地送来傍晚的气息。
那只蝴蝶已经消失,花儿在灯光下依然啼鸣,色彩柔和而美丽。
闲适的珠玉似乎不再珍贵,唯有老来愈发疏远的心情让人无奈。
林间的叶子和阶梯上的虫鸣,细细倾听都是心中的思绪。
如梦般的清欢,期待在梦中再次相遇。
被单虽然寒冷,今宵又该如何打算呢?
几滴惊秋的泪水,寄托在漫漫无边的路上。
在湖山中寻乐,怎能忍受先前的愁苦呢?
作者介绍:
陈洵,清代诗人,以清丽的词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们的情感,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秋季之际,诗人通过描写夜雨、秋意,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内心的孤寂,反映了他在老年对生活的思考和情感的深刻体验。
《华胥引 夜起闻雨,明日立秋》是一首以细腻情感和自然景象为背景的词作。开头的“迎风长簟,沉月高梧,雨声送夕”描绘出一种极为静谧的夜晚图景,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内心的孤寂与思绪。随着“去蝶销凝,啼花宛转灯晕色”的转折,诗人对过往的回忆和现实的感慨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细腻而又深邃的情感。
诗人在后面的句子中则显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悟,“不少珠玉闲情,奈老来疏隔”,这一句表现了对年轻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暗含着老年人面对疏离与孤独的无奈。接下来的“如梦清欢”,则是对梦中美好时光的渴望,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渴求。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丰富,诗人通过细致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秋天的微凉、夜晚的静谧,以及内心的惆怅。诗末“行乐湖山,那堪愁味先识”则是对生活的反思,提醒人们在享乐中也要警觉生活中的愁苦与无常,构成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过往的怀念,同时也揭示了孤独与愁苦的内心状态,使其情感更为深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沉月”指的是什么?
“几点惊秋零泪”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用哪个意象来表现孤独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