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25: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25:33
日密畏前境,渊明欣故园。
那知饭不赐,所喜菊犹存。
亦有床座好,但无车马喧。
谁为吾侍者,稚子候柴门。
在日暮时分,心中对前方的境遇感到畏惧,然而陶渊明却在故乡的园中感到欣慰。谁能想到,虽然没有人来供餐,但我所喜爱的菊花依旧盛开。也有舒适的床椅,但却没有喧嚣的车马声。究竟谁来陪伴我呢?只有小孩子在门口等着我。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王安石以其深厚的学识和改革思想而闻名,其诗歌风格清新、直白,注重表现个人的情感和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王安石晚年时期,正值他政治生涯的动荡和个人生活的孤独。诗中流露出的对故园的怀念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对人生深刻的思考和情感的抒发。
《怀古二首 其一》是一首充满沉思的诗作,通过对陶渊明的描绘,王安石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诗的开头以“日密畏前境”引入,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恐惧,似乎在暗示自己处于一种困境中。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陶渊明的“欣故园”,他在故乡的小园中感到的安慰,显示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接着,诗人提到“饭不赐”,这不仅是对现实孤独的感慨,也暗示了对人际关系的淡漠。而“菊犹存”则象征着美好事物的坚持,尽管生活艰难,依然有值得珍惜的东西存在。接下来的“床座好”与“车马喧”的对比,进一步强化了对宁静生活的追求,表达了对世俗喧嚣的厌倦。
最后一句“谁为吾侍者,稚子候柴门”,通过“稚子”的出现,带来一丝温暖和希望,暗示着纯真和陪伴的可贵。整首诗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反映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具有深刻的社会和人文内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对现实孤独的感慨,以及对陪伴的渴求,体现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环境的深刻关系。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渊明”指的是哪位诗人?
诗中提到的“车马喧”意指?
诗人表达对何种生活的向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