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23: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23:55
一丛花
作者: 梁启勋 〔清代〕
尊前谁唱短因缘。
轻帻倚婵娟。
眉儿学得新宫样,
画堂上银烛高悬。
玉树后庭,
霓裳水调,
和泪肆华筵。
繁弦急管舞蹁跹。
翠袖落双缠。
天涯留得琵琶在,
意惆怅闲话龟年。
愁值乱离,
惊残双鬓,
回首望烽烟。
在酒席上,谁在唱那短暂的因缘故事?
轻纱拂面,倚靠在月光下的婵娟。
年轻的眉妆学着新宫女的样子,
画堂之中,银烛高悬,光芒四射。
玉树后院,霓裳羽衣,
伴着泪水,肆意欢宴。
繁弦急管,舞姿翩翩。
翠袖轻扬,双双缠绕。
天涯海角,琵琶依旧在,
心中惆怅,闲聊着岁月如龟。
愁苦因离乱而生,双鬓已经斑白,
回首望去,战火烽烟依旧。
作者介绍:
梁启勋,清代诗人,擅长古典诗词,作品多以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故见长。
创作背景:
该诗写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战乱频繁之际,诗人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描绘,寄托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一丛花》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离愁别绪的感慨。开头几句用轻松的语气描绘了一场欢宴,唱歌的女子、华丽的装扮和明亮的烛光交织出一幅生动的画面。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逐渐转入对离别与愁苦的思考,琵琶的意象更是将此情此景推向高潮。诗中运用繁弦急管与翠袖双缠等意象,揭示了表面的欢愉下隐藏的离愁别绪。整首诗在轻快的旋律与深沉的情感之间游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复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欢宴与离愁展开,表现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虽有瞬间的欢愉,却也难掩离别的苦涩,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尊前谁唱短因缘”中“因缘”指的是:
A. 长久的关系
B. 短暂的缘分
C. 亲密的友谊
D. 亲情
诗中“翠袖落双缠”意指:
A. 舞者的衣袖轻盈
B. 友人的离别
C. 家人的团聚
D. 烽烟四起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