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春秋战国门。再吟》

时间: 2025-05-02 20:19:15

诗句

谔谔能昌唯唯亡,亦由匡正得贤良。

一从忠谠无周舍,吾过何人为短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19:15

原文展示:

谔谔能昌唯唯亡,亦由匡正得贤良。一从忠谠无周舍,吾过何人为短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忠诚和正直的追求。它指出,只有通过诚实和正直,才能实现繁荣;而失去这些品质则会导致灭亡。诗中强调了忠诚与正义的重要性,正因为这些,才能获得贤良之士的支持。诗人质疑自己过错的来源,认为只有在忠诚和正义的指引下,才能判断他人的过失与优缺。

注释:

  • 谔谔:形容言辞直率、坦诚。
  • 能昌:能够繁荣、兴盛。
  • 唯唯亡:唯有失去,才会导致灭亡。
  • 匡正:纠正、修正。
  • 贤良:贤德良善的人。
  • 忠谠:忠诚和真理。
  • 周舍:周全的住所,这里用来比喻安身立命的地方。
  • 短长:对比优劣,过失与长处。

典故解析:

“匡正”可引申为《论语》中强调的伦理道德修身之义,孔子提倡忠恕之道,认为忠诚和正直是为人处世的根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昙,唐代诗人,生平资料相对较少,但其作品常体现出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理解,风格简练而有力度。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写于动荡的春秋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忠诚、正义的渴望与思考,表达了对社会伦理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强调了忠诚与正直对于个人及社会的重要性。诗人以“谔谔能昌”开篇,直接指出诚实与正直是繁荣的基石,接着以“唯唯亡”警示人们如果失去这些美德,便会走向毁灭。中间的“匡正得贤良”则引入了贤良之士的角色,暗示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正直的态度能够吸引和培养更多的贤德之人。

最后,诗人以“吾过何人为短长”自省,反映出一种谦卑与追求真理的态度。这种自我反思不仅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身缺陷的认知,也促使读者思考自己在忠诚与正义上的表现。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情感上真挚,展现了深厚的道德情怀与哲理思考,是对古代士人精神的一种呼唤。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谔谔能昌:直率坦诚的人能够兴旺发达。
    • 唯唯亡:一旦失去这种品质,就会导致灭亡。
    • 亦由匡正得贤良:正因为修正错误,才能得到贤良之士的支持。
    • 一从忠谠无周舍:只要坚守忠诚与正义,就不必担心失去栖身之所。
    • 吾过何人为短长:我有什么过错,谁来评判我的长短。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如“谔谔能昌”与“唯唯亡”形成鲜明对比。
    • 反问:通过“吾过何人为短长”引发思考,增强了诗的哲理性。
  •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忠诚与正直的重要性,通过自我反思和对社会的观察,表达了对道德价值的追求。

意象分析:

  • 忠诚:象征着个人的道德标准和责任感。
  • 贤良:代表着社会中理想的道德楷模。
  • 正义:作为社会和谐的基础,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谔谔能昌”的意思是: A) 直率的人能够繁荣 B) 诚实的人会失败 C) 隐秘的人会成功

  2. “唯唯亡”在诗中是指: A) 繁荣的结果 B) 失去正直的后果 C) 得到贤良的必然

  3. 诗人通过“吾过何人为短长”这一句表达了什么? A) 自我批评 B) 自我肯定 C) 对他人的质疑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岳阳楼记》- 范仲淹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 周昙的诗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与杜甫的《登高》中的忧国忧民情怀形成鲜明对比,杜甫更多关注国家与社会的苦难,而周昙则聚焦于个人的内心修为和道德追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金缕曲·柬蔡竹铭丈 金缕曲 金缕曲 寄赠何铁三十初度,次铁珊先生用辛稼轩元韵 金缕曲 金缕曲 其二 初夏,再叠前韵 金缕曲 题《花帘词》寄吴蘋香女士,用本集中韵 金缕曲 初夏兼山表母舅归湖田 金缕曲 其三 金缕曲 其十五 金缕曲 再用前韵赠君佩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憸夫 整顿乾坤 族生 長字旁的字 改恶向善 戈字旁的字 同字框的字 京辇之下 革字旁的字 聆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谫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嚼口 仙山楼阁 包含神的词语有哪些 七支八搭 毡条 展鞠 力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