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4:43: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4:43:03
《挽蜀帅赵侍郎二首》
蜀赖宗臣力,剑光星斗高。
位才登豹尾,身几付鸿毛。
节概公何慊,时艰运适遭。
岷山如不坏,难泯此忠劳。
这首诗表达了对赵侍郎的追悼与哀思。蜀地仰赖宗族和臣子的力量,他的剑光犹如星斗般耀眼。虽然他在官位上如同登上了豹的尾巴,但其身影却似轻如鸿毛。节操和气概为何如此不满,正值艰难时期,运气也恰好不佳。即便岷山不再崩坏,也难以消灭他为国尽忠的努力与贡献。
李曾伯,宋代诗人,以其诗词清新、意境深远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国家、民族的忧虑与关爱,具有较强的时代感。
这首诗作于赵侍郎去世之际,李曾伯为其哀悼,反映了对忠臣的敬仰与悲痛。在当时,政治动荡,士人们普遍感到忧心忡忡,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赵侍郎忠诚和才能的追思。
这首诗从多个角度展现了对赵侍郎的怀念与敬重。首句“蜀赖宗臣力”,直接指出赵侍郎在蜀地的重要性,显示了他对地方的贡献。接下来的“剑光星斗高”,不仅抒发了对其英勇的赞美,更是将他的人格魅力与地位进行了比拟,体现出一种崇高的英雄形象。
“位才登豹尾”,暗示赵侍郎的高位与杰出才华,然而“身几付鸿毛”则反映出诗人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强调了身外之物的脆弱与无奈。这种对比让全诗更具深度,引人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最后两句“节概公何慊,时艰运适遭”,表达了对赵侍郎在逆境中仍然坚守节操的钦佩,但也流露出诗人对于时局的无奈与忧虑。结尾的“岷山如不坏,难泯此忠劳”则是对赵侍郎忠诚与奉献的永恒肯定,象征着即使世事变迁,他的忠心与努力也将永驻人心。
整首诗通过对赵侍郎的追悼,表达了对忠诚与才能的敬仰,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局的忧虑与无奈,展现了士人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
诗中提到赵侍郎的才能被比喻为何?
“身几付鸿毛”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节概”是指什么?
对比李曾伯的《挽蜀帅赵侍郎二首》和杜甫的《蜀相》,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蜀地统治者的怀念,但李曾伯更多地关注个人的忠诚与努力,而杜甫则更强调政治理想与时局的悲哀。这种对比展现了两位诗人不同的视角和情感表达。同时,李曾伯的作品更具个人情感,而杜甫的则更具历史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