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11: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11:25
蜘蛛和韵
作者:李曾伯 〔宋代〕
物有小而智,虚檐寄微缕。
了不介天地,何以芘风雨。
蜂虿尝自投,螳螂不敢侮。
去面类汤纲,取象得羲罟。
丝吐虽非蚕,蝇视有如虎。
真巧非人为,羞煞金针女。
这首诗描写了小小的蜘蛛,尽管身材微小,却极其聪明。它在屋檐下编织细丝,似乎不受天地的限制,任凭风雨的侵袭。蜜蜂和黄蜂常常自投罗网,而螳螂却不敢轻视它。蜘蛛的身影像汤纲一样,巧妙地捕捉到象征羲和的猎物。虽然它吐出的丝不是蚕丝,却依然能让苍蝇如同猛虎般害怕。这样的巧妙技艺并非人为所能及,真让金针女感到羞愧。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曾伯,宋代诗人,以其精致细腻的诗风著称,擅长描写自然界的生物,常通过小事抒发深邃的哲理。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宋代,社会相对安定,文人们开始关注自然与生活中的细节,李曾伯以蜘蛛为题,反映了自然界的智慧与生存哲学。
这首《蜘蛛和韵》通过描写蜘蛛的生存智慧,传达了一种生生不息、适应自然的哲理。诗中,李曾伯以清新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蜘蛛在风雨中编织丝网的景象,体现出它的聪明才智。尤其是通过“蜂虿尝自投,螳螂不敢侮”两句,展现了小小的蜘蛛如何在自然界中立足,给人以深思。蜘蛛的努力与生存智慧提醒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学会适应环境,灵活应对各种挑战。
整首诗用词考究,意象生动,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观察与思考。特别是最后两句“真巧非人为,羞煞金针女”,不仅赞美了蜘蛛的技艺,也隐含了人类与自然界的对比,强调了自然的神奇与人类的渺小。诗人在此用蜘蛛的智慧与艺术来反映人类的局限性,深化了诗的主题。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探讨自然界中的智慧与生存,强调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力。诗人通过蜘蛛的生存智慧,传达出一种谦卑与敬畏的哲学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蜘蛛的生存智慧
B. 自然的残酷
C. 人类的技艺
D. 生活的挑战
“金针女”在诗中象征什么?
A. 人类的高超技艺
B. 自然界的智慧
C. 蜘蛛的生存能力
D. 生活的奢华
诗中提到的“蜂虿”是指什么?
A. 蜜蜂与黄蜂
B. 蚂蚁与蝴蝶
C. 螳螂与苍蝇
D. 蚊子与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曾伯的《蜘蛛和韵》与杜甫的《春望》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细致的观察反映自然与人类的关系。然而,李曾伯更多地侧重于自然界的智慧,而杜甫则关注人类的苦难与社会现实。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