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57: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57:03
李绅的《皋桥》
伯鸾憔悴甘飘寓,非向嚣尘隐姓名。
鸿鹄羽毛终有志,素丝琴瑟自谐声。
故桥秋月无家照,古井寒泉见底清。
犹有馀风未磨灭,至今乡里重和鸣。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伯鸾的人,他身心憔悴却甘愿隐居,不愿在纷繁的尘世中显露自己的姓名。鸿鹄的羽毛终究有着远大的志向,而那素雅的丝弦琴瑟则安静地和谐着。旧日的桥在秋月下无家可归地照耀着,古老的井水清澈见底,凉意袭人。尽管这些景物依然存在,昔日的风情依旧未曾磨灭,至今乡里的人们依然能聆听到和谐的鸣响。
李绅(约790年-约858年),字常叔,号少陵,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刻的思想受到后人的赞誉。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事,注重情感的表达,尤其擅长咏怀和抒情。
《皋桥》创作于李绅隐居时期,反映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在社会动荡、个人理想与现实冲突的背景下,诗人选择隐居,以此表达对世俗的逃避与对理想的追求。
李绅的《皋桥》是一首充满哲理的抒情诗,诗中通过对伯鸾的描绘,表现了隐逸者对世俗喧嚣的超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首句中的“憔悴”二字,直接点明了人物的状态,体现了他在喧闹尘世中的无奈与疲惫。而“鸿鹄羽毛终有志”则将隐者的理想与志向与高飞的鸿鹄联系在一起,暗示着即使身处困境,心中依然怀有远大的理想与目标。
“素丝琴瑟自谐声”传达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意境,令人联想到隐逸生活的宁静与安详。接下来的“故桥秋月无家照”,古桥与明月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的怀旧感,似乎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与人情的冷暖。最后两句“犹有馀风未磨灭,至今乡里重和鸣”则强调了乡音乡情的持久,尽管岁月流逝,依然能感受到那份温暖的共鸣。这首诗通过自然的意象与抒情的方式,深刻地探讨了隐逸与追求理想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切思考和无尽的情感。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喧嚣的厌倦,反映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坚持。诗中展现的自然意象和人文情感交织,形成一种和谐而又深邃的意境,令人深思。
伯鸾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喧嚣的生活
B. 隐逸的理想
C. 追求财富
D. 普通人
“鸿鹄羽毛终有志”中,鸿鹄象征什么?
A. 平庸
B. 有志之士
C. 失落
D. 反叛
诗中提到的“秋月”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A. 热闹
B. 寂寞与清冷
C. 友情
D. 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