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27: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27:47
送王稹赴大都(至正庚子作)
王郎歌莫哀,且酌姑苏台。
独客自伤别,诸侯谁爱才。
关河千里去,宫阙五门开。
未肯轻齐虏,新从下土来。
王郎的歌声不必悲哀,且在姑苏台上共饮一杯吧。
我独自一人感伤离别,诸侯之中又有谁真正爱惜才俊呢?
关山河流,千里之外你将要去,宫阙的大门也为你敞开。
我不会轻言对齐国的敌人放下警惕,毕竟你刚从下土来。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姑苏”在古代文学中常象征着美丽与离愁,许多诗人用其寄托情感。诗中提到的“宫阙五门开”暗示着王稹即将受到重用,展现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作者介绍:
高启(公元1336年-公元1374年),字季安,号阮亭,明代初期的著名诗人,与徐渭、方孝孺并称。高启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写离别、送别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元末明初,王稹将前往大都(今北京)任职,诗人借此离别之机表达对朋友的祝福和对未来的期望,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感伤。
高启的《送王稹赴大都》是一首情感真挚的送别诗,诗中通过对王稹离别的描绘,展现了深厚的友情与对未来的期待。开篇以“王郎歌莫哀”引入,表明送别不必太过悲伤,强调了友谊的珍贵。接着,诗人通过“独客自伤别”表达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感伤,展现了送别时的复杂情感。“诸侯谁爱才”则反映了对当时社会的无奈,虽然王稹前往大都,但对才华的真正重视却显得稀少。接下来的“关河千里去”,描绘出长途跋涉的遥远,暗示着离别的痛苦与不易。结尾“未肯轻齐虏”则体现了诗人的忧虑与警惕,对新环境的适应,以及对未来的未知与不安。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高启深厚的诗人情怀与对友人的关切。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与对离别的伤感,同时也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体现了高启对才华的珍视与对未来的期许。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王稹前往哪个城市任职?
诗中提到的“姑苏台”象征着什么?
“诸侯谁爱才”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叹?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高启的《送王稹赴大都》与李白的《送杜甫赴任》均表达了送别的情感,但高启更注重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而李白则更多展现个人的豪情与壮志。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虽各有不同,但都承载了深厚的友情与对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