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姑苏杂咏 天池(在华山)》

时间: 2025-05-01 12:15:26

诗句

灵峰可度难,昔闻枕中书。

天池在其巅,每出青芙蕖。

湛如玉女盆,云影含夕虚。

人静时饮鹿,水寒不生鱼。

我来属始春,石壁烟霞舒。

滟滟月出后,泠泠雪销余。

再泛知神清,一酌欣虑除。

何当逐流花,遂造仙人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2:15:26

原文展示

灵峰可度难,昔闻枕中书。
天池在其巅,每出青芙蕖。
湛如玉女盆,云影含夕虚。
人静时饮鹿,水寒不生鱼。
我来属始春,石壁烟霞舒。
滟滟月出后,泠泠雪销余。
再泛知神清,一酌欣虑除。
何当逐流花,遂造仙人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前往华山天池的感受。首先,灵峰难以攀登,曾在书中听闻其美。天池位于山顶,每次探访都有青色的芙蕖盛开。水面如同玉女的盆,云影映照着傍晚的空虚。人静时可见鹿饮水,池水寒冷,鱼类不生。我在初春时来,石壁上烟霞缭绕。月亮升起后,水面波光粼粼,雪融化后的水声清澈。我再次泛舟,心灵清晰,烦恼一扫而空。何时能随花流转,前往那仙人居所呢?

注释

  • 灵峰:指华山的高峰,登山困难。
  • 昔闻:以前听说,指诗人对天池的向往。
  • 青芙蕖:青色的荷花,象征美丽与清纯。
  • 湛如玉女盆:比喻水面清澈透明,如同玉女的洗脸盆。
  • 云影含夕虚:云影映照在水面上,给人一种空灵的感觉。
  • 人静时饮鹿:描绘了一个安静的环境,鹿在水边饮水的画面。
  • 泠泠:形容水声清脆悦耳。
  • 逐流花:追随流动的花瓣,象征着追求自由与美好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公元1487年-公元1530年),明代诗人,字太冲,号曙华,浙江人。他是“明初诗坛四大家”之一,与徐贲、冯梦龙、李贽并称。高启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姑苏杂咏 天池》写于高启游历华山时,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文人对道教思想的追求,以及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清晰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华山天池的自然美丽和宁静氛围。首句“灵峰可度难”,就给人一种攀登的艰难感,暗示诗人对这片美景的渴望与追求。接着,通过对“天池”的描绘,诗人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相结合,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湛如玉女盆,云影含夕虚”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展现了水面如玉的清澈与云影的飘渺,给读者一种梦幻般的感觉。后面的“人静时饮鹿,水寒不生鱼”则通过静谧的环境描绘,传达出一种孤独而清新的氛围,暗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渴望,想要追随流动的花瓣,寻求一种超脱的生活方式,体现出对自由和理想生活的向往。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逐步升华,给人一种清新而又深邃的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灵峰可度难:灵峰的攀登极为困难,暗示对自然的敬畏。
  2. 昔闻枕中书:曾在书中听闻天池的美丽,表现诗人对这片神秘之地的向往。
  3. 天池在其巅:天池位于山顶,展现出其高远和神秘。
  4. 每出青芙蕖:每次到此都能见到青色的荷花,突显自然的美好。
  5. 湛如玉女盆:水面清澈透明,形象生动,富有诗意。
  6. 云影含夕虚:云彩的影子映在水面上,给人一种飘渺的感觉。
  7. 人静时饮鹿:描绘了一个安静自然的场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8. 水寒不生鱼:水温寒冷,鱼类不生,突显此地的宁静。
  9. 我来属始春:诗人到达此地时正是初春,暗示新的开始。
  10. 石壁烟霞舒:石壁上的烟雾与霞光交织,展现了自然的美丽。
  11. 滟滟月出后:月亮升起后,水面波光粼粼。
  12. 泠泠雪销余:雪融化后,水声清脆悦耳,增添诗意。
  13. 再泛知神清:再一次泛舟,心灵变得清明。
  14. 一酌欣虑除:一杯水饮下,烦恼随之消散。
  15. 何当逐流花:何时可以随流而去,追寻自由。
  16. 遂造仙人居:希望能到达仙人居住的地方,表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湛如玉女盆”,通过比喻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拟人:如“云影含夕虚”,赋予自然景象以人性化的特征。
  • 对仗:整首诗在音韵和结构上都表现出对称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体现了对宁静、自在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灵峰:象征着高远与挑战。
  • 天池:象征着自然的纯净与美好。
  • 青芙蕖:象征着清新与生命力。
  • 云影:象征着空灵与梦想。
  • 鹿:象征着自然的生灵与和谐。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中自然和谐、宁静美好的画面,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灵峰”指的是哪个山?

    • A. 泰山
    • B. 华山
    • C. 黄山
    • D. 嵩山
  2. 填空题:诗人描绘的“天池”位于_____的巅峰。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青芙蕖”象征着丑陋。(对/错)

答案

  1. B. 华山
  2. 华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登高》(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同样展现了对自然的感悟,但更关注历史与人生。
  • 《登高》:描绘了高处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沉思。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对自然的不同理解和情感表达,体现出古诗词丰富的内涵。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高启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华山的文化与自然美》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新蝉 送二郎君归长安 梦归故园二首 倦学 登郡楼书事 登郡楼书怀三首 春晚寓怀 酬勾评事 贻诸学童 简竖儒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珍肴异馔 齿字旁的字 夕字旁的字 包含缨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圾的词语有哪些 克字旁的字 存续 能不两工 皮字旁的字 素雅 金字旁的字 自讼 包含漭的词语有哪些 众怒如水火 无隙可乘 公告 上烝下报 租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