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2:15: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2:15:26
灵峰可度难,昔闻枕中书。
天池在其巅,每出青芙蕖。
湛如玉女盆,云影含夕虚。
人静时饮鹿,水寒不生鱼。
我来属始春,石壁烟霞舒。
滟滟月出后,泠泠雪销余。
再泛知神清,一酌欣虑除。
何当逐流花,遂造仙人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前往华山天池的感受。首先,灵峰难以攀登,曾在书中听闻其美。天池位于山顶,每次探访都有青色的芙蕖盛开。水面如同玉女的盆,云影映照着傍晚的空虚。人静时可见鹿饮水,池水寒冷,鱼类不生。我在初春时来,石壁上烟霞缭绕。月亮升起后,水面波光粼粼,雪融化后的水声清澈。我再次泛舟,心灵清晰,烦恼一扫而空。何时能随花流转,前往那仙人居所呢?
高启(公元1487年-公元1530年),明代诗人,字太冲,号曙华,浙江人。他是“明初诗坛四大家”之一,与徐贲、冯梦龙、李贽并称。高启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姑苏杂咏 天池》写于高启游历华山时,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文人对道教思想的追求,以及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这首诗以其清晰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华山天池的自然美丽和宁静氛围。首句“灵峰可度难”,就给人一种攀登的艰难感,暗示诗人对这片美景的渴望与追求。接着,通过对“天池”的描绘,诗人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相结合,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湛如玉女盆,云影含夕虚”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展现了水面如玉的清澈与云影的飘渺,给读者一种梦幻般的感觉。后面的“人静时饮鹿,水寒不生鱼”则通过静谧的环境描绘,传达出一种孤独而清新的氛围,暗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渴望,想要追随流动的花瓣,寻求一种超脱的生活方式,体现出对自由和理想生活的向往。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逐步升华,给人一种清新而又深邃的感受。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体现了对宁静、自在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中自然和谐、宁静美好的画面,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理想的追求。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灵峰”指的是哪个山?
填空题:诗人描绘的“天池”位于_____的巅峰。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青芙蕖”象征着丑陋。(对/错)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对自然的不同理解和情感表达,体现出古诗词丰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