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44:12
文皇在御升平日,上苑宸游驾频出。
仗中乐部五千人,能唱新声谁第一?
燕国佳人号顺时,姿容歌舞总能奇。
中官奉旨时宣唤,立马门前催画眉。
建章宫里长生殿,芍药初开敕张宴。
龙笙罢奏凤弦停,共听娇喉一莺啭。
遏云妙响发朱唇,不让开元许永新。
绣陛花惊飘艳雪,文梁风动委芳尘。
翰林才子山东李,每进新词蒙上喜。
当筵按罢谢天恩,捧赐缠头蜀都绮。
晚出银台酒未销,侯家主第强相邀。
宝钗珠袖尊前赏,占断春风夜复朝。
回头乐事浮云改,瘗玉埋香今几载。
世间遗谱竟谁传,弟子犹怜一人在。
曾记《霓裳》学得成,朝元队里艺初呈。
九天声落千人听,丹凤楼前月正明。
狭邪贵客回车马,不信芳名在师下。
风尘一旦禁城荒,谁是花前听歌者。
从此飘零出教坊,远辞京国客殊方。
闭门春尽无人问,白发青裙不理妆。
相逢为把双蛾蹙,《水调》、《梁州》歌续续。
江南年少未曾闻,元是当时供奉曲。
朝使今年海上归,繁华休说乱来非。
梨园散尽宫槐落,天子愁多内宴稀。
始知欢乐生忧患,恨杀韩休老无谏。
伤心不见昔人歌,汾水秋风有飞雁。
此日西园把一卮,感时怀旧尽成悲。
含情欲为秋娘赋,愧我才非杜牧之。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44:12
听教坊旧妓郭芳卿弟子陈氏歌
作者:高启
文皇在御升平日,上苑宸游驾频出。仗中乐部五千人,能唱新声谁第一?
燕国佳人号顺时,姿容歌舞总能奇。中官奉旨时宣唤,立马门前催画眉。
建章宫里长生殿,芍药初开敕张宴。龙笙罢奏凤弦停,共听娇喉一莺啭。
遏云妙响发朱唇,不让开元许永新。绣陛花惊飘艳雪,文梁风动委芳尘。
翰林才子山东李,每进新词蒙上喜。当筵按罢谢天恩,捧赐缠头蜀都绮。
晚出银台酒未销,侯家主第强相邀。宝钗珠袖尊前赏,占断春风夜复朝。
回头乐事浮云改,瘗玉埋香今几载。世间遗谱竟谁传,弟子犹怜一人在。
曾记霓裳学得成,朝元队里艺初呈。九天声落千人听,丹凤楼前月正明。
狭邪贵客回车马,不信芳名在师下。风尘一旦禁城荒,谁是花前听歌者。
从此飘零出教坊,远辞京国客殊方。闭门春尽无人问,白发青裙不理妆。
相逢为把双蛾蹙,水调梁州歌续续。江南年少未曾闻,元是当时供奉曲。
朝使今年海上归,繁华休说乱来非。梨园散尽宫槐落,天子愁多内宴稀。
始知欢乐生忧患,恨杀韩休老无谏。伤心不见昔人歌,汾水秋风有飞雁。
此日西园把一卮,感时怀旧尽成悲。含情欲为秋娘赋,愧我才非杜牧之。
整首诗翻译
在明文皇的治下,国家繁荣昌盛,皇帝常常在上苑游玩。乐队中有五千人,谁能唱出新曲,成为第一呢?燕国的美人以其优美的姿态和歌舞而闻名。中官奉命来召唤她,催促她在宫门前妆扮。
在建章宫的长生殿,初开的芍药花下,皇帝举行宴会。乐器停止演奏,大家都在聆听她那婉转动人的歌声。
她的歌声如妙音般从朱唇中发出,不让开元时期的歌声显得新颖。绣花的陛下惊艳如雪,文人的笔风随风飘散。
翰林才子来自山东的李氏,每次带来新词都受到赞赏。在宴席上感恩皇恩,获得蜀地的绸缎做缠头。
夜晚银台的酒还未喝尽,侯家的主人强烈邀请。佩戴宝钗的珠袖在尊前赏玩,春风的夜晚延续到早晨。
回首往事,快乐已如浮云变幻,埋藏的美好已过去多少年。世间的遗谱究竟由谁传承,弟子们仍旧怜惜着她一人。
曾经记得学习霓裳舞蹈,初次在朝元队里表演。九天之上,歌声落下,千人皆听,丹凤楼前的月亮正明亮。
贵客的车马回头,不相信她的芳名在师门之下。风尘一夜之间,禁城变得荒凉,谁能在花前听她歌唱?
从此飘零离开教坊,远离京城的客人。闭门春天已尽,没人再来问候,白发青裙的她不再打扮。
相逢时眉头紧蹙,水调歌在梁州继续。江南的年轻人未曾听闻,这曲子本是当时所供奉的。
朝廷今年从海上归来,繁华的景象无需再谈论。梨园的歌声散尽,宫里的槐树落下,天子愁苦,内宴也愈加稀少。
开始明白欢乐中蕴含忧患,恨不得韩休老无谏言。伤心看不到昔日的歌声,汾水秋风中有飞雁。
今天在西园举杯一饮,感时怀旧却已成悲。含情欲为秋娘作赋,愧我才华不及杜牧。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高启(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字季明,号田田,浙江人。与冯梦龙、汤显祖并称,擅长诗词,风格清新,善于描绘生活场景和人情世故。
创作背景
《听教坊旧妓郭芳卿弟子陈氏歌》写于明代,反映当时歌舞文化的繁华和转瞬即逝的感伤。诗中通过对过去繁华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这首诗以幽婉的笔调描绘了古代宫廷歌舞的繁华与美丽,诗人通过对“教坊”中歌妓生活的描写,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风气及其对美的追求。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歌妓的才华与魅力,尤其是在对音声和舞姿的细腻描绘上,使人仿佛置身于那个乐声缭绕、佳人翩翩的场景中。
同时,诗中流露出一种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随着时间的推移,昔日的繁华已然不在,诗人对昔日歌声的失落感与对老年的感慨交织,十分动人。尤其是在“闭门春尽无人问,白发青裙不理妆”一句中,诗人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悲伤,体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次分明,情感细腻,语言优美,既有对歌妓生活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繁华歌舞生活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深切感悟。诗人在缅怀往昔的同时,也对现实感到无奈,展现了浓厚的感伤情绪。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文皇”指的是哪位皇帝?
A. 朱元璋
B. 朱允炆
C. 朱棣
D. 朱常洛
诗中提到的“中官”指的是?
A. 大臣
B. 宦官
C. 将领
D. 文人
诗中“闭门春尽无人问”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兴奋
D.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