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秋中夜坐》

时间: 2025-07-26 21:00:15

诗句

疏散永无事,不眠常夜分。

月中松露滴,风引鹤同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21:00:15

原文展示:

疏散永无事,不眠常夜分。
月中松露滴,风引鹤同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这个宁静的秋夜,我独自坐着,心中没有纷扰的事情,不眠的时间总是漫长。月光下,松树的露水滴落,微风轻拂,带来了鹤鸣的声音,仿佛与我同在。

注释:

  • 疏散:意为心中没有事物,心情闲散。
  • 无事:没有事情,指内心的宁静。
  • 不眠:指夜晚无法入睡,体现出一种静谧的状态。
  • 常夜分:夜深人静之时,夜色浓厚。
  • 松露:松树上的露水。
  • :指水珠滴落的声音。
  • 风引:风吹动,传来声音。
  • 鹤同闻:与鹤鸣声一同传来。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松树和鹤在古典诗词中常常象征着高洁与孤独,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合(约公元780年-约842年),唐代诗人,字子美,号乐天,生于一个小官吏家庭。他在政治上曾有一定的成就,但大多数时间致力于诗歌创作。姚合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描写山水、抒发个人情感见长。

创作背景:

《秋中夜坐》创作于秋季的一个夜晚,诗人在静谧的夜色中,感受着自然的美好与孤独,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及内心的淡泊。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富有韵味,四句诗的结构紧凑,意象清新,展现了秋夜的宁静与诗人的内心世界。诗的开头“疏散永无事”,以一种闲适的姿态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无忧无虑的境界,仿佛在描绘一个远离尘嚣的隐士生活。接着“月中松露滴”展现了秋夜的自然景象,月光下的松树和露水形成了清晰的画面,营造出一种优雅的氛围。最后的“风引鹤同闻”则通过声音的描写,增强了空间的立体感,读者能感受到风的轻拂与鹤鸣的悠远,仿佛置身于这静谧的夜晚之中。整首诗呈现出一种淡雅的美,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体现了唐代诗人崇尚自然、追求内心宁静的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疏散永无事:这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闲散,显示出一种淡泊名利的态度。
  2. 不眠常夜分:描绘了漫长的夜晚,突出诗人的孤独与思考。
  3. 月中松露滴:通过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营造出诗意的意境。
  4. 风引鹤同闻:展现出自然中声音的交融,增加了诗的动感和层次。

修辞手法:

  • 意象:月、松、露、风、鹤等意象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美丽而静谧的秋夜图。
  • 对仗:诗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风与鹤的声音联系在一起,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强了诗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淡泊和对自我的认知。

意象分析:

  • :象征着清澈与宁静,常与孤独相联系。
  • :代表高洁与持久,常作为隐士的象征。
  • :象征清新与纯洁,强调了夜晚的生机。
  • :象征变化与自由,带来自然的声音。
  • :象征长寿与高洁,常用以表达诗人的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松露”是什么? A. 一种食物
    B. 松树上的露水
    C. 松树的一种病

  2. 诗人通过什么来表现秋夜的宁静? A. 描写风的声音
    B. 描写繁忙的城市
    C. 描写秋天的丰收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追求名利
    B. 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宁静
    C. 对战争的反思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对比,姚合的《秋中夜坐》更侧重于描绘自然的静谧和个人的内心感受,而李白则通过月光引发对故乡的思念。两首诗虽同为夜景,但情感基调略有不同,姚合更显出淡泊而宁静的心境,而李白则流露出浓浓的乡愁和思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夜读传灯杂书六言八首 赠四明余天与 又六言二首 荔枝龙眼二绝 闻东轩讣 贺新郎(六用韵。叙谪仙为宫教兄寿) 栽竹 贺岁 冬夜读几案间杂书得六言二十首 其七 送赵阜主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选舞 力字旁的字 包含削的词语有哪些 建寅月 尸字头的字 边埸 不露锋芒 辛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倾泄 采字旁的字 涨溃 宴安酖毒 三山二水 又红又专 排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士字旁的字 倒八字的字 杀一儆百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