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00: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00:33
寄熹公
作者: 高启 〔明代〕
禅居紫阁阴,欲去问安心。
野岸随流曲,山门隐树深。
千灯燃雨塔,一磬出风林。
想见跏趺处,云多不可寻。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禅僧在紫阁寺的宁静生活,诗人想去询问他的内心安宁。野外的岸边小路蜿蜒曲折,山门被深深的树木所隐蔽。千盏灯火在雨中的塔上燃亮,一声磬音从风中传出。诗人想象着禅僧静坐的情景,然而云雾缭绕,难以寻觅。
该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千灯”和“一磬”等意象,可以看出诗人对佛教文化与禅修生活的理解与向往。
高启(1336-1374),明代诗人,字季明,自号阮亭,浙江绍兴人。高启以其诗歌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而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代表作有《明诗》等。
高启在创作《寄熹公》时,正值明代社会动荡、士人追求精神寄托的时期。诗中表达对禅宗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他对内心安宁的渴望和对自然、宗教的深刻思考。
《寄熹公》是一首通过描绘自然与禅意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诗。诗的开篇“禅居紫阁阴”,立刻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紫阁的阴凉之处象征着修行者的宁静与清幽,随后“欲去问安心”则表明了诗人对这种内心平和的渴望。
接下来的两句“野岸随流曲,山门隐树深”则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进一步增强了这种宁静的氛围。诗人通过蜿蜒的岸边和隐秘的山门,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神秘,仿佛在呼唤人们去追寻内心的安宁。
“千灯燃雨塔,一磬出风林”两句则将诗歌的意境提升到了一种宗教的境界。千盏灯火在雨中照亮佛塔,象征着信仰的光芒,而“磬音”则是禅宗打坐时所发出的声音,给人一种心灵的洗礼和宁静的感受。
最后两句“想见跏趺处,云多不可寻”则带有一种淡淡的惆怅。尽管诗人渴望看到禅修者静坐的样子,但云雾缭绕却使这一切变得不可触及,表达了对内心安宁的追求与现实的距离。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凝练,通过对自然与宗教意象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深刻思考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宗教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安宁的渴望和追求,展现了对禅修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深厚的哲理思考。
诗中“禅居紫阁阴”指的是什么地方?
a) 山顶
b) 寺庙
c) 河边
“千灯燃雨塔”中的“千灯”象征着什么?
a) 迷茫
b) 光明与信仰
c) 雨水
诗人想见的“跏趺处”表示什么?
a) 禅修者的姿势
b) 自然风光
c) 寺庙的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