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8:28: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8:28:56
游金精山
作者: 黄升 〔宋代〕
曳履江城北,逍遥访仙乡。
扫却千里恨,爱此六月凉。
云根埋宿雨,木末酣斜阳。
峭崖列岩窦,老树攀穹苍。
地坼三关暗,天开一隙光。
青霄丽太白,应此金之芒。
双桃几日熟,冷笑痴吴王。
洞开人已去,刚风舞霓裳。
仙凡本相近,此理自可量。
学诗未学仙,凡骨生惭惶。
在江城北边漫步,悠然自得地游访仙境;
扫去了千里的怨恨,享受这六月的凉爽。
云根埋藏着宿雨,树梢在斜阳下酣然入梦;
峭壁上列着岩洞,古树向苍穹攀援。
大地破裂,三关暗然无光,
天空开出一条缝隙,透出一线光明。
青天如同美好的太白星,这光辉正应着金色的阳光。
双桃快要熟透,冷笑痴情的吴王。
洞口早已开阔,人已离去,微风舞动着彩衣。
仙人与凡人本是相近,此理自是可以衡量;
我虽学诗未学仙,身为凡骨感到羞惭。
作者介绍:黄升,宋代诗人,以诗词见长,作品多描写山水、生活和哲理,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黄升游览金精山时,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世间烦恼的超然态度。诗中蕴含了对仙境的向往以及对人间情感的反思。
《游金精山》是一首表达诗人游历金精山时所感受到的自然之美与人生哲理的诗作。开篇描绘了北江城的悠然自得,诗人似乎放下了心中的怨恨,享受着六月的清凉。这种情感的转变,正是自然给予他的启示与安慰。接下来的描写中,云根和树木的意象让人感受到一种恬静的氛围,反映出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比仙人和凡人,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仙人与凡人本是相近的道理,表明了人间的烦恼与自然的超然之间的联系。诗的结尾,诗人自谦学诗未能学仙,显示出他对自身修为的反思,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不甘与追求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独特理解,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世间情感的反思,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世烦恼的抛弃,同时探讨了仙人与凡人之间的关系,流露出一种淡泊明志的哲学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仙乡”是指什么?
A) 人间的烦恼
B) 理想的境界
C) 诗人的故乡
D) 生活的琐事
诗人用“冷笑痴吴王”来表达什么情感?
A) 对吴王的怜悯
B) 对爱情的嘲讽
C) 对友情的珍惜
D) 对自然的赞美
诗中提到的“青霄丽太白”意指什么?
A) 清明的天空
B) 愉悦的心情
C) 大自然的美丽
D) 诗人的理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游金精山》和李白的《庐山谣》都描绘了自然之美,但黄升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哲理的思考,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了豪放与奔放的情感。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各有特点,反映了不同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