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清平乐 其二 宫词》

时间: 2025-05-05 09:35:59

诗句

深深禁籞。

霁日明莺羽。

风动槐龙交翠舞。

恰恰花阴亭午。

一帘暖絮悠扬。

金炉旋炷沈香。

天子方看谏疏,内人休斗新妆。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35:59

原文展示:

清平乐 其二 宫词
作者: 黄升 〔宋代〕

深深禁籞。霁日明莺羽。
风动槐龙交翠舞。恰恰花阴亭午。
一帘暖絮悠扬。金炉旋炷沈香。
天子方看谏疏,内人休斗新妆。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宫廷生活的一幕。深深的宫门内,阳光明媚,黄莺的羽毛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微风轻轻拂动着槐树,翠绿色的叶子在空中舞动,正好是在花阴下的午后。一帘轻柔的暖风带来了飘荡的絮状物,金炉里香烟缭绕,散发着沉香的芬芳。此时,皇帝正在审阅谏言,宫女们却不宜争妍斗丽,打扮自己。

注释:

  • 禁籞:指深厚的宫墙和门扉。
  • 霁日:晴天的阳光,阳光明媚。
  • 莺羽:黄莺的羽毛,形容春天的生动景象。
  • 槐龙:槐树的枝叶像龙一样摇曳。
  • 花阴:花下的阴凉处。
  • 暖絮:轻柔的绒毛、絮状物,象征温暖的气息。
  • 金炉:用于焚香的小炉子。
  • 谏疏:指向皇帝提出的谏言,劝谏的文字。
  • 内人:指宫中的女子,特别是后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升,字子升,号又州,宋代词人,擅长词作,风格清新婉约,常以细腻的情感描绘生活中的细节,作品常蕴含对宫廷生活的深刻观察。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宋代,当时宫廷生活较为奢华,作家通过描绘宫中的景象,展现了皇权的威严与宫女的生活状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与人情。

诗歌鉴赏:

《清平乐 其二 宫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深宫之中的春日景色,展现了温暖明媚的阳光和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诗中的“深深禁籞”和“霁日明莺羽”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象征着深邃的宫廷与封闭的环境,后者则展现了生机与希望,给人一种温暖而愉悦的感觉。词中多次出现的自然意象,使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仿佛置身于盛开的花阴之中。

而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作者也暗示了宫廷生活的压抑与无奈。末尾提到“天子方看谏疏,内人休斗新妆”,不仅反映了皇帝的忙碌与责任,也暗示了宫女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只能选择隐忍与安静,无法自由地展现自我,这种对比深化了作品的情感层次。

整首词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映衬出宫廷生活的繁华与暗淡,展现了黄升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深深禁籞:描绘宫廷的深邃与封闭,体现出一种隔绝感。
  2. 霁日明莺羽:阳光明媚,黄莺的羽毛在阳光下闪亮,生动描绘春日气息。
  3. 风动槐龙交翠舞:微风拂动槐树,枝叶如龙般舞动,形象化了自然的灵动。
  4. 恰恰花阴亭午:正值午后,花阴下的宁静,营造出一种悠闲的氛围。
  5. 一帘暖絮悠扬:轻柔的暖风带来飘荡的絮状物,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感。
  6. 金炉旋炷沈香:金炉中的香烟缭绕,渲染了宫廷的奢华与雅致。
  7. 天子方看谏疏:皇帝在审阅谏言,体现出他对朝政的重视。
  8. 内人休斗新妆:宫女们不宜争妍斗丽,传达出一种内敛的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槐龙交翠舞”,将槐树的枝叶比作舞动的龙,形象生动。
  • 拟人:如“暖絮悠扬”,赋予絮状物以生动的特性,使其更具动感。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描绘宫廷生活的景象,探讨了权力、生活以及自然之间的关系,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宫廷内外人情世态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禁籞:象征着宫廷的封闭与神秘。
  • 莺羽:春天的象征,代表着生命的活力。
  • 槐龙:自然的生命力,象征着自由与生长。
  • 暖絮:温暖的气息,象征着春日的柔和。
  • 金炉:奢华的象征,体现出宫廷的富丽堂皇。
  • 谏疏:皇权与权臣之间的关系,象征着权力的责任与压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霁日明莺羽”中的“霁日”意指什么? a) 雨天
    b) 晴天
    c) 阴天

  2. 诗中提到的“内人”指的是: a) 皇帝
    b) 宫女
    c) 大臣

  3. “金炉旋炷沈香”所描绘的景象主要体现了什么? a) 生活的贫困
    b) 宫廷的奢华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1. b) 晴天
  2. b) 宫女
  3. b) 宫廷的奢华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描绘了细腻的情感与生活场景,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描写自然景色与个人感受,反映了对家国的思念,与《清平乐》中的宫廷生活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不同的时代背景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仲庶待制知泽州 仁宗皇帝挽词七首 寄襄城孙主簿 经林逋旧居二首 题杉溪驿二首 题延平阁 胡雁 送钱端明还京 正月巡历部郡侍亲还家 四贤一不肖诗·右余安道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走字旁的字 附讯 足不出户 心字底的字 世界动物地理区划 皱白 蝇拂 冠盖相望 求结尾的成语 殳字旁的字 深得人心 见物不取,失之千里 旡字旁的字 包含者的成语 厄字旁的字 新三民主义 叛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守财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