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26: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26:31
蜡梅花
作者: 董嗣杲 〔宋代〕
刚条簇簇陈蝇封,
劲叶将零傲此冬。
磬口种奇英可嚼,
檀心香烈蒂初镕。
根依阳地春风透,
瓶倚晴窗日气浓。
一样黄昏疏影处,
悬知水月不相容。
全诗翻译:
蜡梅的枝条密密麻麻地生长,宛如被蜻蜓的翅膀封住,
坚韧的叶子在寒冬中傲然挺立。
磬口种的奇特花朵,香甜可口,
檀心的香气浓烈,花蕊刚刚开始融化。
根系依附于温暖的土地,春风透过土壤而来,
瓶子倚靠在晴朗的窗边,阳光的气息愈发浓厚。
在同样的黄昏,疏落的影子映出,
悬念着水与月之间的不可相容。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蜡梅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坚韧与高洁的象征,尤其是在寒冬中绽放,象征着不屈不挠的精神。
作者介绍:
董嗣杲,宋代诗人,字仲容,号紫岩,生于南宋,活跃于文学创作中,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闻名。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冬季,表达了蜡梅花在寒冷环境中依然盛开的坚韧精神,反映了作者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感悟。
董嗣杲的《蜡梅花》以其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描绘了蜡梅在冬季的独特魅力和坚韧精神。诗中,蜡梅的“刚条簇簇”与“劲叶将零”展现了其在寒冷冬季中独立生存的顽强姿态,正如诗人的精神追求。诗中提到的“磬口种奇英可嚼”,更是赋予了蜡梅花一种鲜活的生命感,让人感受到那种独特的芬芳和可口的美味。
此外,诗人利用“根依阳地春风透”的描写,表现出蜡梅花对阳光和春风的向往,这不仅是对生命的渴望,也是对未来的希望。最后一句“悬知水月不相容”,则引导读者思考水与月的关系,象征着生活中的矛盾与和谐,或许传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上极具层次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自然与人心的共鸣,体现了董嗣杲高远的艺术追求和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与对美的向往,体现了坚韧与希望的主题,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蜡梅花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坚韧与高洁
B. 温暖与希望
C. 生命的脆弱
答案:A
诗中提到的“檀心香烈”指的是什么?
A. 蜡梅的花香
B. 春风的味道
C. 阳光的炙热
答案:A
“水月不相容”这一句表达了什么寓意?
A. 自然的和谐
B. 事物之间的矛盾
C. 生活的美好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梅花》同样描绘冬季花卉,表达了坚韧与不屈的精神,结合了自然与人心的情感。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为对《蜡梅花》的全面解析与理解,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首经典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