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37:25
原文展示:
赠邓汉卿
赵师秀 〔宋代〕
单独一身长不定,亦无书卷得相随。
忙过人世当闲日,老遇朝廷用少时。
冲雪自言行路苦,看松长恨买山迟。
萧萧白发寒灯下,写就诗篇欲寄谁。
白话文翻译:
独自一人漂泊不定,没有书卷相伴。
忙碌度过人生,到了应当闲适的年纪,却在老年才遇到朝廷少用之时。
冒雪行走,自言路途艰辛,看松树时常遗憾买山太迟。
在寒灯下,白发萧萧,写就的诗篇想要寄给谁呢?
注释:
- 单独一身:指诗人独自一人,没有家人或朋友相伴。
- 长不定:长期漂泊不定。
- 书卷:指书籍,这里指文化知识。
- 忙过人世:指忙碌地度过了一生。
- 当闲日:应当是闲适的年纪。
- 老遇朝廷用少时:在老年时遇到朝廷用人减少的情况。
- 冲雪:冒着雪行走。
- 自言行路苦:自己说路途艰辛。
- 看松长恨买山迟:看到松树,常常遗憾买山隐居的决定太迟。
- 萧萧白发:形容白发稀疏。
- 寒灯:寒冷的灯光。
- 写就诗篇:写好的诗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师秀,字子美,宋代诗人,以其清新淡雅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写个人情感和生活琐事,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师秀赠给友人邓汉卿的,表达了自己漂泊不定、晚年孤独的感慨,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诗人自身的经历和感受,展现了宋代文人在动荡社会中的无奈和孤独。诗中“单独一身长不定”和“萧萧白发寒灯下”等句,深刻描绘了诗人的孤独和漂泊。同时,“看松长恨买山迟”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宋代诗歌中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单独一身长不定”:诗人独自一人,长期漂泊不定,表达了孤独和无依的情感。
- “亦无书卷得相随”:没有书籍相伴,暗示了诗人的贫困和孤独。
- “忙过人世当闲日”:忙碌地度过了一生,到了应当闲适的年纪,却未能如愿。
- “老遇朝廷用少时”:在老年时遇到朝廷用人减少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不满。
- “冲雪自言行路苦”:冒着雪行走,自言路途艰辛,展现了诗人的坚韧和无奈。
- “看松长恨买山迟”:看到松树,常常遗憾买山隐居的决定太迟,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萧萧白发寒灯下”:形容白发稀疏,寒灯下更显孤独。
- “写就诗篇欲寄谁”:写好的诗篇想要寄给谁,表达了诗人无人理解的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萧萧白发”比喻诗人的衰老和孤独。
- 拟人:“看松长恨买山迟”中,松树被赋予了人的情感,表达了诗人的遗憾。
- 对仗:“单独一身长不定,亦无书卷得相随”中,前后句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孤独和漂泊,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自身的经历,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感受。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单独一身”、“萧萧白发”、“寒灯”、“松树”。
- 详细解释:这些意象分别代表了诗人的孤独、衰老、贫困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这些意象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感受,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单独一身长不定”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孤独
B. 快乐
C. 悲伤
D. 愤怒
-
“看松长恨买山迟”中的“松树”象征什么?
A. 坚韧
B. 孤独
C. 隐居
D. 贫困
-
诗中“萧萧白发寒灯下”描绘了什么场景?
A. 热闹的聚会
B. 孤独的夜晚
C. 忙碌的工作
D. 欢乐的旅行
答案: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赵师秀的《赠邓汉卿》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但赵师秀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孤独和漂泊的情感,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怀念和期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师秀的诗作,是研究宋代诗歌的重要参考书。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是了解宋代文学的重要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