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再过吴松》

时间: 2025-04-25 14:30:47

诗句

江边无处觅天随,又趁斜阳过渺瀰。

远爱柳林霜后色,一如春至欲黄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4:30:47

原文展示:

再过吴松 赵师秀 〔宋代〕 江边无处觅天随,又趁斜阳过渺瀰。 远爱柳林霜后色,一如春至欲黄时。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江边找不到随天而去的踪迹,又趁着斜阳经过那遥远的水面。远远地喜爱柳林在霜后的色彩,就像春天到来时将要变黄的样子。

注释:

字词注释:

  • 天随:随天而去,指自然的变化或远去的景象。
  • 渺瀰:遥远的水面。
  • 霜后色:霜降后的颜色,通常指植物在霜后的变化。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诗中主要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对景色的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师秀,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自然美的欣赏和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旅途中再次经过吴松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深情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边景色和诗人对自然美的感悟。首句“江边无处觅天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感慨,而“又趁斜阳过渺瀰”则描绘了诗人随着夕阳经过遥远水面的情景。后两句“远爱柳林霜后色,一如春至欲黄时”则通过对比霜后柳林的颜色和春天即将变黄的柳叶,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对自然美的热爱。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刻理解和情感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无处觅天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无奈和感慨。
  • 次句“又趁斜阳过渺瀰”描绘了诗人随着夕阳经过遥远水面的情景,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
  • 后两句通过对比霜后柳林的颜色和春天即将变黄的柳叶,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对自然美的热爱。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霜后柳林的颜色和春天即将变黄的柳叶,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 拟人:“天随”赋予自然变化以人的行为,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对自然美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随:自然的变化,远去的景象。
  • 斜阳: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
  • 渺瀰:遥远的水面,营造宁静悠远的氛围。
  • 柳林霜后色:霜降后的柳林颜色,象征季节的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天随”指的是什么? A. 自然的变化 B. 人的行为 C. 远去的景象 D. 时间的流逝
  2. 诗中“渺瀰”指的是什么? A. 遥远的水面 B. 近处的水面 C. 天空 D. 地面
  3. 诗中“柳林霜后色”与什么进行对比? A. 春天的柳叶 B. 夏天的柳叶 C. 秋天的柳叶 D. 冬天的柳叶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描绘江边景色,表达对自然美的感悟。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与赵师秀《再过吴松》:两者都描绘江边景色,但苏轼的诗更多表达了对梦境的回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师秀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夜 九月望日与诸弟夜泛 元宵雪 滇晓 与胡在轩简西峃泛舟至柳坝晚归 送人之吴楚 赠王民望 其四 赠王民望 其三 赠王民望 高峣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言之无罪,闻之足戒 遐方绝域 独笋牛 失旦之鸡 羊贪狼狠 下户 横头横脑 征请 私处 落结尾的成语 毋字旁的字 日字旁的字 尸字头的字 包含浥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循的词语有哪些 反犬旁的字 火字旁的字 恭而有礼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