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忆江南寄纯如五首》

时间: 2025-05-02 18:23:19

诗句

湖目也堪供眼,木奴自足为生。

若话三吴胜事,不惟千里蓴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23:19

原文展示:

《忆江南寄纯如五首》

湖目也堪供眼,木奴自足为生。
若话三吴胜事,不惟千里蓴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的美景,诗人通过湖泊和自然环境展现了江南的宜人风光。湖泊的景色能够让人心旷神怡,生活在这里的木奴(江南的居民)也能过上自足的生活。如果谈论到江南的美好事物,那不仅仅是千里之外的美味蓴羹(用蓴菜做的羹汤)。

注释:

字词注释:

  • 湖目:湖泊的美景。
  • 木奴:指江南地区的居民,可能指代生活简单、安逸的人。
  • 三吴:指吴地,包括今天的江苏和浙江地区,是古代文化繁荣的地方。
  • 蓴羹:用蓴菜做的羹,象征江南的美食。

典故解析:

  • 三吴胜事:三吴指代的地理位置与文化背景,代表了江南的富饶与美丽,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化和经济中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政治家。他的诗词、散文、词作均有很高的成就,风格豪放,情感丰富。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苏轼被贬之后,表达了他对江南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回忆。诗中描绘了自然美景与人们安逸生活的情景,反映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苏轼的《忆江南寄纯如》通过精练的字句,展现了江南的自然美与人文情怀。首句“湖目也堪供眼”传达出湖泊的美丽景色,带给人们视觉上的享受。紧接着,提到“木奴自足为生”,不仅展现了江南人的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也暗示了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若话三吴胜事”句中的“胜事”指代着江南的美好事物,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与怀念。最后一句“不惟千里蓴羹”则把美食与美景相结合,进一步强调了江南的富饶与美味,令人向往。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与生动的意象,传递出诗人对江南的无限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展现了苏轼作为一位诗人的深厚情感与独特视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湖目也堪供眼:湖泊的景色非常美丽,令人赏心悦目。
  2. 木奴自足为生:江南的居民生活简单而自给自足,体现了他们的安逸与满足。
  3. 若话三吴胜事:如果谈论到江南的美好事物。
  4. 不惟千里蓴羹:不仅仅是千里之外的美味蓴羹,暗含着江南的丰富多彩。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湖泊比作眼睛的美景,强调其视觉冲击力。
  • 对仗:诗中“湖目”与“木奴”形成对比,既描绘自然,也突显人文。
  • 夸张:提到“千里蓴羹”,强调江南美食的丰富与远近闻名。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江南自然风光的赞美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深情与思念,突出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泊:象征自然美与宁静。
  • 木奴:象征江南人民的勤劳与自足。
  • 蓴羹:象征江南的美食与丰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木奴”指代什么? A. 江南的动物
    B. 江南的居民
    C. 诗人的朋友
    D. 诗中的神灵

  2. “三吴”指代哪些地区? A. 北京地区
    B. 江苏和浙江地区
    C. 湖南和湖北地区
    D. 福建地区

  3. 诗中的“湖目”所指的是什么? A. 湖泊的景色
    B. 眼睛
    C. 湖泊的水
    D. 湖边的植物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
  • 白居易的《忆江南》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忆江南》和白居易的《忆江南》都是对江南美景的描写,但苏轼更注重自然与人文的结合,而白居易则强调景色的细腻与情感的深邃。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选》
  • 《宋代诗词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庞道者绣观音赞 和蒲泰亨四首 行行重行行赠别李之仪 次韵韩川奉祠西太乙宫四首 陪师厚游百花洲槃礴范文正祠下道羊昙哭谢安石事因读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为十诗 其一 再次韵戏赠道夫 戏赠家安国 减字木兰花·襄王梦里 次韵子瞻送顾子敦河北都运二首 赋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八韵寄李载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马不解鞍 非字旁的字 枉费唇舌 闻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敷衍塞责 新筠 排忧解难 言文行远 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赋丈 用字旁的字 漂母进饭 包含驷的成语 包含侣的词语有哪些 户字头的字 父字头的字 穴宝盖的字 服田力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