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相和歌辞。三阁词四首》

时间: 2025-05-02 05:47:56

诗句

贵人三阁上,日晏未梳头。

不应有恨事,娇甚却成愁。

珠箔曲琼钩,子细见扬州。

北兵那得度,浪语判悠悠。

沉香帖阁柱,金缕画门楣。

回首降幡下,已见黍离离。

三人出眢井,一身登槛车。

朱门漫临水,不可见鲈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7:56

原文展示:

贵人三阁上,日晏未梳头。
不应有恨事,娇甚却成愁。
珠箔曲琼钩,子细见扬州。
北兵那得度,浪语判悠悠。
沉香帖阁柱,金缕画门楣。
回首降幡下,已见黍离离。
三人出眢井,一身登槛车。
朱门漫临水,不可见鲈鱼。

白话文翻译:

贵人坐在三阁之上,日已将落却还未梳妆。
她不该有怨恨的事情,然而娇弱却变成了愁苦。
珠帘轻拂,琼钩摇曳,仿佛能在扬州细细见到。
北方的兵马如何能够渡过,空谈的声音令人心忧。
沉香木贴在阁柱上,金缕装饰着门楣。
回首望去,降幡已然降下,田间早已是黍稻离离。
三个人走出井边,身上登上了高车。
朱门旁水流潺潺,却看不见鲈鱼游弋。

注释:

  • 贵人:指位高权重的女性,有可能是王妃或贵族。
  • 三阁:指高楼阁,象征着高处的生活。
  • 日晏:日落时分,表示时间的流逝。
  • 恨事:指让人感到怨恨的事情。
  • 娇甚:娇柔过度,形容女子的脆弱。
  • 珠箔:用珠帘装饰的窗子。
  • 子细:细致、清晰。
  • 北兵:指北方的军队,可能暗指战乱。
  • 沉香:珍贵的香木,象征着奢华。
  • 朱门:指富贵人家的门,象征着贵族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散文家。他以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刻的思想而闻名,尤其擅长律诗。其作品多涉及个人情感、社会现实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大约创作于唐代中期,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织的年代。诗人通过描绘贵人的生活和内心感受,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矛盾与个人情感的复杂。

诗歌鉴赏:

刘禹锡的《相和歌辞·三阁词》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贵人生活的奢华与内心的孤独。诗歌开头以“贵人三阁上,日晏未梳头”引入,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高贵与优雅的场景。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表面上的美好逐渐被内心的愁苦所掩盖,反映出贵人虽然身处高处,却也有着不为人知的忧伤。

“珠箔曲琼钩”描绘了华丽的装饰,而“北兵那得度”则暗示着外部世界的动荡和不安。这种对比不仅加深了诗中的情感冲突,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社会的深刻反思。最后几句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贵人生活的孤立与无奈,朱门外的水流和鲈鱼的缺失象征着富贵生活中的空虚与无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揭示了贵族生活的另一面,体现了刘禹锡对人性和社会的深思,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贵人三阁上,日晏未梳头。
    贵人身处三层阁楼,日已西沉却尚未打理妆容,暗示她的慵懒与忧愁。

  2. 不应有恨事,娇甚却成愁。
    她本不该有怨恨的事情,但娇弱的性格使她忧愁不断。

  3. 珠箔曲琼钩,子细见扬州。
    珠帘轻拂,装饰精美,若仔细观察,仿佛能看到扬州的风光。

  4. 北兵那得度,浪语判悠悠。
    北方的军队如何渡河,随意的闲话让人忧虑。

  5. 沉香帖阁柱,金缕画门楣。
    沉香木贴在阁柱上,金丝装饰着门楣,展现奢华。

  6. 回首降幡下,已见黍离离。
    回头望去,降旗已然,田间黍稻生长茂盛。

  7. 三人出眢井,一身登槛车。
    三个人从井边走出,身上乘坐着高车,象征着人际间的交流。

  8. 朱门漫临水,不可见鲈鱼。
    富贵之门临近水边,但却看不见鲈鱼游弋,象征生活的无趣与失落。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朱门漫临水”比喻富贵人的生活。
  • 对仗:如“沉香帖阁柱,金缕画门楣”,展现工整的形式美。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在奢华生活背后的孤独与无奈,揭示了贵族生活的复杂情感,展现了个人内部的矛盾与外部环境的影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三阁:象征着高贵的生活与地位。
  • 珠箔:代表奢华与细腻。
  • 北兵:暗示外部的危机和动荡。
  • 朱门:象征富贵人家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贵人三阁上”中的“贵人”指的是: A. 普通人
    B. 位高权重的女性
    C. 农民

  2. 诗中的“北兵那得度”意指: A. 北方的军队要过河是困难的
    B. 北方的军队在庆祝
    C. 北方的军队已经胜利

  3. “朱门漫临水”中“朱门”象征: A. 贫穷
    B. 友谊
    C. 富贵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长恨歌》白居易

诗词对比

  • 刘禹锡与白居易的作品都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现实。白居易的《长恨歌》更多地表现了爱情的悲剧,而刘禹锡的《相和歌辞》则侧重于贵族生活的孤独与无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 刘禹锡相关研究论文与书籍

相关查询

过庞佑甫 挽傅安道郎中词二首 圣政更新诏书正告讦之罪因得小诗十首 寄赵德庄以过去生中作弟兄为韵七首 致政龙图给事吴公挽词二首 次韵赵任卿至北苑二首 喜吕令防归 遗直堂六首 故致政敷文少卿鲁公挽词 江神子(建安悬戏赵德庄)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以己度人 扯结尾的成语 八字旁的字 云谲波诡 必备 师甸 似醉如痴 龙骧虎跱 王结尾的成语 又字旁的字 欲开头的成语 齐纨鲁缟 炎燎 恩同父母 祠醮 单耳刀的字 龙字旁的字 包含阶的成语 黄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