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47: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7:56
贵人三阁上,日晏未梳头。
不应有恨事,娇甚却成愁。
珠箔曲琼钩,子细见扬州。
北兵那得度,浪语判悠悠。
沉香帖阁柱,金缕画门楣。
回首降幡下,已见黍离离。
三人出眢井,一身登槛车。
朱门漫临水,不可见鲈鱼。
贵人坐在三阁之上,日已将落却还未梳妆。
她不该有怨恨的事情,然而娇弱却变成了愁苦。
珠帘轻拂,琼钩摇曳,仿佛能在扬州细细见到。
北方的兵马如何能够渡过,空谈的声音令人心忧。
沉香木贴在阁柱上,金缕装饰着门楣。
回首望去,降幡已然降下,田间早已是黍稻离离。
三个人走出井边,身上登上了高车。
朱门旁水流潺潺,却看不见鲈鱼游弋。
作者介绍: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散文家。他以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刻的思想而闻名,尤其擅长律诗。其作品多涉及个人情感、社会现实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大约创作于唐代中期,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织的年代。诗人通过描绘贵人的生活和内心感受,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矛盾与个人情感的复杂。
刘禹锡的《相和歌辞·三阁词》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贵人生活的奢华与内心的孤独。诗歌开头以“贵人三阁上,日晏未梳头”引入,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高贵与优雅的场景。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表面上的美好逐渐被内心的愁苦所掩盖,反映出贵人虽然身处高处,却也有着不为人知的忧伤。
“珠箔曲琼钩”描绘了华丽的装饰,而“北兵那得度”则暗示着外部世界的动荡和不安。这种对比不仅加深了诗中的情感冲突,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社会的深刻反思。最后几句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贵人生活的孤立与无奈,朱门外的水流和鲈鱼的缺失象征着富贵生活中的空虚与无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揭示了贵族生活的另一面,体现了刘禹锡对人性和社会的深思,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贵人三阁上,日晏未梳头。
贵人身处三层阁楼,日已西沉却尚未打理妆容,暗示她的慵懒与忧愁。
不应有恨事,娇甚却成愁。
她本不该有怨恨的事情,但娇弱的性格使她忧愁不断。
珠箔曲琼钩,子细见扬州。
珠帘轻拂,装饰精美,若仔细观察,仿佛能看到扬州的风光。
北兵那得度,浪语判悠悠。
北方的军队如何渡河,随意的闲话让人忧虑。
沉香帖阁柱,金缕画门楣。
沉香木贴在阁柱上,金丝装饰着门楣,展现奢华。
回首降幡下,已见黍离离。
回头望去,降旗已然,田间黍稻生长茂盛。
三人出眢井,一身登槛车。
三个人从井边走出,身上乘坐着高车,象征着人际间的交流。
朱门漫临水,不可见鲈鱼。
富贵之门临近水边,但却看不见鲈鱼游弋,象征生活的无趣与失落。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在奢华生活背后的孤独与无奈,揭示了贵族生活的复杂情感,展现了个人内部的矛盾与外部环境的影响。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贵人三阁上”中的“贵人”指的是:
A. 普通人
B. 位高权重的女性
C. 农民
诗中的“北兵那得度”意指:
A. 北方的军队要过河是困难的
B. 北方的军队在庆祝
C. 北方的军队已经胜利
“朱门漫临水”中“朱门”象征:
A. 贫穷
B. 友谊
C. 富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