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赠持《法华经》僧》

时间: 2025-04-25 03:21:21

诗句

众人有口,不说是,即说非。

吾师有口何所为,

莲经七轴六万九千字,日日夜夜终复始。

乍吟乍讽何悠扬,

风篁古松含秋霜。

但恐天龙夜叉乾闼众,pg塞虚空耳皆耸。

我闻念经功德缘,舌根可算金刚坚。

他时劫火洞燃后,

神光璨璨如红莲。

受持身心苟精洁,尚能使烦恼大海水枯竭。

魔王轮幢自摧折,何况更如理行如理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3:21:21

赠持《法华经》僧

原文展示

众人有口,不说是,即说非。吾师有口何所为,莲经七轴六万九千字,日日夜夜终复始。乍吟乍讽何悠扬,风篁古松含秋霜。但恐天龙夜叉乾闼众,塞虚空耳皆耸。我闻念经功德缘,舌根可算金刚坚。他时劫火洞燃后,神光璨璨如红莲。受持身心苟精洁,尚能使烦恼大海水枯竭。魔王轮幢自摧折,何况更如理行如理说。

白话文翻译

众人有嘴,却不说实话,反而说些错误的话。我师何必言语呢?《法华经》七卷六万九千字,日日夜夜反复诵读。时而吟唱,时而诵读,声声悦耳,仿佛风中的竹林和古松在秋霜中摇曳。但我担心那些天龙、夜叉和乾闼众,塞住虚空的耳朵都在倾听。我听说念经的功德,舌根若坚固如金刚。他日劫火焚烧之后,神光灿烂如红莲。若能保持身体和心灵的洁净,便能使烦恼的汪洋大海枯竭。魔王的轮幢会自我摧毁,更何况是遵循真理而行、而说。

注释

  • 莲经:指《法华经》,是佛教经典之一。
  • 七轴六万九千字:形容《法华经》的篇幅和内容。
  • 天龙夜叉:佛教中的护法神,象征着保护和威严。
  • 舌根可算金刚坚:比喻说话的力量坚固不可动摇。
  • 劫火:指大劫时期的火灾,象征灾难。
  • 魔王轮幢:魔王的法器,象征邪恶的力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齐己(704年-770年),字景深,号法云,唐代著名诗人,擅长于咏物和抒情,尤其在佛教诗作上有高深的造诣。他的诗作常常融入佛教思想,展现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赠持《法华经》僧》是齐己在对持经僧的赞美与鼓励之时所作。诗中透露出对佛教经典的虔诚与对持经者的敬仰,反映了那一时期佛教在社会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诗歌鉴赏

齐己在这首诗中,运用生动的比喻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持《法华经》僧的崇高精神与坚定信仰。诗的开头通过对“众人有口,不说是,即说非”的描写,揭示了世人的迷惑与无知,反映出一种对真理的追求。而“吾师有口何所为”则表现了持经者的不懈努力与坚持。后面的描写中,通过“莲经七轴六万九千字”强调了《法华经》的博大精深,以及持经者的日复一日的诵读,表现出一种虔诚的信仰。

在诗中,齐己运用了许多自然意象,如“风篁古松含秋霜”,寓意深远,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境界。同时,诗中提到的“舌根可算金刚坚”则强调了念经的功德,暗示了持经者的坚韧与不屈。最后,诗的尾声通过“魔王轮幢自摧折”总结了持经的力量,表达了信仰的坚定与智慧的超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众人有口,不说是,即说非:指人们常常说错话,不说实话。
  2. 吾师有口何所为:持经的师父为何要言辞?
  3. 莲经七轴六万九千字:形容《法华经》的浩瀚篇幅。
  4. 日日夜夜终复始:持经者不断诵读,日复一日。
  5. 乍吟乍讽何悠扬:吟唱与诵读声悦耳动听。
  6. 风篁古松含秋霜:自然意象,传达宁静与超然。
  7. 但恐天龙夜叉乾闼众:担心神灵的耳朵在倾听。
  8. 舌根可算金刚坚:比喻语言的力量坚不可摧。
  9. 他时劫火洞燃后:劫难之后的光辉。
  10. 神光璨璨如红莲:形容持经者的智慧与光明。
  11. 受持身心苟精洁:保持身心的纯洁。
  12. 尚能使烦恼大海水枯竭:能够消除烦恼。
  13. 魔王轮幢自摧折:邪恶的力量会自我毁灭。
  14. 何况更如理行如理说:更何况遵循真理而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舌根比作金刚,强调语言的力量。
  • 对仗:如“日日夜夜”“乍吟乍讽”,增强诗的韵律感。
  • 意象:自然景象与佛教意象结合,形成独特的境界。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持《法华经》的僧人,表现了对佛教经典的虔诚、对持经者的敬仰,以及对世俗虚妄的批判。诗中透出一种坚定的信仰与追求真理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纯洁与智慧,佛教中的重要象征。
  • 秋霜:象征宁静、超然的境界。
  • 金刚:象征坚固、不动摇的信仰。
  • 红莲:象征光辉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经典是哪一部?

    • A. 《心经》
    • B. 《法华经》
    • C. 《大乘起信论》
  2. “舌根可算金刚坚”中的“金刚”比喻什么?

    • A. 语言的力量
    • B. 物质的坚硬
    • C. 信仰的坚定
  3. 诗中的“风篁古松”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 A. 喧闹与繁华
    • B. 宁静与超然
    • C. 纷争与对立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齐己 vs. 王维:齐己的佛教诗作强调信仰与内心的平静,而王维则更多地表达自然的美与人生的哲理,两者都展现了唐代诗人的深邃思考与艺术造诣。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文学史》
  • 《佛教文化与唐诗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菩萨蛮 绿绮七咏 宫词三十三首 其十六 山居杂诗九十首 游庐山涂中杂诗三首 送曾谹父还朝十首 浣溪沙 用李参政韵并录寄舟峰师四首 和钱处和大资四首 送郑吏部出使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粘花惹絮 威斯敏斯特法 癶字旁的字 繁体字的书写方法_掌握繁体字书写技巧 兽困则噬 以狸饵鼠 顾说他事 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衣字旁的字 芦结尾的成语 时不久留 耒字旁的字 贝部首的汉字大全_贝部首常用汉字解析 卤字旁的字 城字繁体字怎么写?这份城字繁体字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字学习 余波未平 艸字旁的字 亿丑 圣城 踨高蹐厚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