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东林白莲》

时间: 2025-08-09 02:45:26

诗句

大士生兜率,空池满白莲。

秋风明月下,斋日影堂前。

色后群芳拆,香殊百和燃。

谁知不染性,一片好心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9 02:45:26

原文展示:

大士生兜率,空池满白莲。
秋风明月下,斋日影堂前。
色后群芳拆,香殊百和燃。
谁知不染性,一片好心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大士在兜率天(佛教中的一个天界)降生,空荡荡的池塘里盛开着满满的白莲。在秋风和明月的映照下,斋戒的日子,影子在堂前摇曳。色彩斑斓的花朵凋谢,香气却与百花齐放的芬芳不同。谁又知道它的本性不被染污,正如一片纯净的心田。

注释:

  • 大士:指菩萨,佛教中助人觉悟的圣者。
  • 兜率:兜率天,佛教天界之一,是大士所居之地。
  • 空池:指没有杂草杂物的池塘,象征纯净。
  • 白莲:象征纯洁和高雅,一般与佛教的清净无染有关。
  • 斋日:佛教中信徒进行斋戒的日子。
  • 不染性:指事物的本质不受外界环境影响,保持纯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齐己(约 780 年-约 850 年),字梦得,唐代诗人,出身名门,是一位著名的僧人和诗人。他的诗风受禅宗影响,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观察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佛教盛行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白莲和斋日,表达了对佛教清净思想的追求,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佛教文化的认同。

诗歌鉴赏:

《题东林白莲》是一首描绘佛教意象的诗,反映了诗人对清净心灵的向往。诗中“空池满白莲”的意象,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白莲象征着无染无垢的纯洁。秋风、明月则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氛围,诗人在这样宁静的环境中,感受到内心的澄明与安宁。

诗的最后两句“谁知不染性,一片好心田”,揭示了诗人的哲学思考,强调了内心的纯净与不受外界影响的重要性。诗人通过对白莲的赞美,表达了对纯洁心灵的钦佩与追求,体现了佛教的核心思想:内心的清净才是最重要的。

整首诗意境深远,文字简练而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信仰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大士生兜率:开篇引入佛教概念,表明大士的降生与天界的关系。
  2. 空池满白莲:空池象征清净,白莲则是纯洁的象征,暗示理想的境界。
  3. 秋风明月下:描绘出一个宁静的环境,增强了诗的意境。
  4. 斋日影堂前:强调斋戒的场景,展现出一种宗教的仪式感。
  5. 色后群芳拆:颜色消逝,花朵凋谢,象征世间的无常。
  6. 香殊百和燃:香气的独特,表现出白莲的特殊之处。
  7. 谁知不染性:引发对内心本质的思考。
  8. 一片好心田:总结了追求内心纯净的理想。

修辞手法:

  • 比喻:白莲比喻纯洁的心灵。
  • 对仗:如“秋风明月下,斋日影堂前”,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 象征:莲花象征清净,斋日象征修行。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追求内心的清净与纯粹,强调在纷繁的世俗中保持一颗无染的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莲:象征着纯洁、高尚与佛教的无染。
  • 秋风、明月:象征宁静、清冷的自然景象。
  • 斋日:象征宗教的虔诚与修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自然美
    • B. 内心的清净
    • C. 生命的无常
  2. 填空题:诗中“色后群芳拆”的意思是____

  3. 判断题:诗人通过白莲来表达对世俗生活的不满。(对/错)

答案:

  1. B
  2. 颜色消逝,花朵凋谢。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相比,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齐己的诗更侧重于佛教哲学和内心的清净,而白居易则多描写人间的美丽与繁华。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金人捧露盘(庚寅岁春奉使过京师感怀作) 水调歌头(和南剑薛倅) 蝶恋花(三月上巳应制) 眼儿媚(闺思) 南柯子 朝中措 忆秦娥(赏雪席上) 忆秦娥 阮郎归(上苑初夏侍宴,池上双飞新燕掠水而去,得旨赋之) 采桑子(清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麦字旁的字 履戴 艮字旁的字 介意 朔奠 草字头的字 孤军独战 繁华胜地 渴者易饮 生米作成熟饭 車字旁的字 铁券丹书 瓜字旁的字 字例 萍水相逢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