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江南好八首 其三》

时间: 2025-08-03 23:17:21

诗句

平湖好,绿岸转清流。

十二阑干人小语,一双鸑鷟梦轻浮,依约弄珠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3 23:17:21

原文展示:

江南好八首 其三
平湖好,绿岸转清流。
十二阑干人小语,
一双鸑鷟梦轻浮,
依约弄珠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的美景:平静的湖面,翠绿的岸边流水潺潺。湖边的栏杆上,几个人在轻声交谈;两只鸑鷟(即一种水鸟)在梦中轻轻漂浮,似乎在玩弄那珠光宝气的楼阁。

注释:

  • 平湖:指宁静的湖面,象征着安宁和美好。
  • 绿岸:形容湖边绿树成荫的景象。
  • 清流:指清澈的流水。
  • 十二阑干:形容湖边的栏杆数量,给人一种精致的感觉。
  • 鸑鷟:一种水鸟,常在江南水域出现,象征着自由和闲适。
  • 弄珠楼:指装饰华丽的楼阁,常与美丽的景色联系在一起。

典故解析:

“弄珠楼”可能指代古代文人雅士聚会的场所,象征着诗人所追求的优雅生活和艺术氛围。江南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充满了诗意和文化底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袁克文(1640-1715),清代诗人,字子安,号东皋,江南人,擅长诗词,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色为题材。

创作背景:江南地区以其秀丽的山水和丰富的文化积淀而闻名,这首诗作于清代,正值江南文化繁荣时期,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诗歌鉴赏:

袁克文的《江南好八首 其三》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江南的自然风光,展现了诗人心中对江南的深情厚谊。全诗开篇以“平湖好,绿岸转清流”引入,立即让人感受到江南特有的宁静与优雅。紧接着的“十二阑干人小语”,不仅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也传达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这种小语与湖光山色形成的鲜明对比,反而增添了情景的生动性与生活气息。

“鸑鷟梦轻浮”则运用了生动的比喻,水鸟轻盈的身姿仿佛在梦中徜徉,传达出一种恬淡的心境和对自由的向往。而“依约弄珠楼”则再次强调了江南的文化氛围与人文情怀,象征着理想的生活状态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整首诗如涓涓细流,流淌着诗人对江南的深情与向往,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激发读者对江南美景的向往与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平湖好,绿岸转清流”:描绘江南湖泊的宁静与美丽,绿岸与清流相得益彰。
    • “十二阑干人小语”:栏杆旁的人们低声交谈,增添生活气息。
    • “一双鸑鷟梦轻浮”:水鸟轻盈,仿佛在梦中游弋,象征着自由与无忧。
    • “依约弄珠楼”:华丽的楼阁与自然景色交相辉映,体现出文化气息。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鸑鷟梦轻浮”形象地描绘轻松自在的景象。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保持对称,音韵和谐。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江南自然风光的赞美,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 平湖:象征宁静与和谐,代表了理想生活的状态。
  • 绿岸:代表生机与活力,展示自然的美丽。
  • 鸑鷟:象征自由与闲适,传达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态度。
  • 弄珠楼:代表着文化与艺术的象征,体现了江南的文人情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湖泊是怎样的状态?

    • A. 汹涌澎湃
    • B. 平静如镜
    • C. 波涛汹涌
  2. “十二阑干”中的“阑干”指的是什么?

    • A. 河流
    • B. 栏杆
    • C. 桥梁
  3. 诗中提到的“鸑鷟”是什么?

    • A. 一种鱼
    • B. 一种水鸟
    • C. 一种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但袁克文的诗更注重生活的细腻体验,而杜甫的诗则更强调对国家的忧虑与情感的深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江南文化史》
  • 《袁克文研究》

相关查询

忆昔行 鸣峰岩 饭山阁同华旷轩朱若愚司马效兹次天钧上人韵 登南禅寺妙光塔 三日临水诗 金陵赠别诗送彦晦先生南归 谒海珠李忠简公祠 晚过清凉山 赠同舟从军林生 送舒从事还南海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倒八字的字 千牛仗 十字旁的字 音字旁的字 挈瓶小智 齿字旁的字 穷阎漏屋 王车 囊橐萧然 凤凰来仪 礼房 椎心饮泣 丿字旁的字 别管 民生凋敝 包含费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挺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