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赠郑秘书徵君石沟溪隐居》

时间: 2025-05-04 11:55:54

诗句

郑君得自然,虚白生心胸。

吸彼沆瀣精,凝为冰雪容。

大君贞元初,求贤致时雍。

蒲轮入翠微,迎下天台峰。

赤城别松乔,黄閤交夔龙。

俛仰受三命,从容辞九重。

出笼鹤翩翩,归林凤雍雍。

在火辨良玉,经霜识贞松。

新居寄楚山,山碧溪溶溶。

丹灶烧烟煴,黄精花丰茸。

蕙帐夜琴澹,桂尊春酒浓。

时人不到处,苔石无尘踪。

我今何为者,趋世身龙钟。

不向林壑访,无由朝市逢。

终当解尘缨,卜筑来相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55:54

原文展示

题赠郑秘书徵君石沟溪隐居
白居易

郑君得自然,虚白生心胸。
吸彼沆瀣精,凝为冰雪容。
大君贞元初,求贤致时雍。
蒲轮入翠微,迎下天台峰。
赤城别松乔,黄閤交夔龙。
俛仰受三命,从容辞九重。
出笼鹤翩翩,归林凤雍雍。
在火辨良玉,经霜识贞松。
新居寄楚山,山碧溪溶溶。
丹灶烧烟煴,黄精花丰茸。
蕙帐夜琴澹,桂尊春酒浓。
时人不到处,苔石无尘踪。
我今何为者,趋世身龙钟。
不向林壑访,无由朝市逢。
终当解尘缨,卜筑来相从。

白话文翻译

题赠郑秘书徵君石沟溪隐居
郑君追求自然,心胸宽广如虚白。
吸取那清澈的精华,凝聚成冰雪的容颜。
大君贞元时期,求贤的人才使得时局和谐。
小舟轻入翠绿的山谷,迎接在天台峰下。
赤城与松树分开,高阁与夔龙交融。
俯仰间接受三命,从容地辞去九重天的职务。
出笼的仙鹤翩翩起舞,归林的凤凰雍雍而至。
在火中辨别良玉,经历霜雪才能识得贞松。
新居寄情于楚山,山色碧绿溪流潺潺。
丹灶里烟雾袅袅,黄精花儿丰盛茂密。
蕙帐夜间琴声悠扬,桂酒春光醇厚浓郁。
世人难以到达之地,苔石上没有尘埃的踪迹。
我今在此做什么,趋向世俗已如龙钟。
不向林间山壑探访,无缘在朝市中相逢。
终究会解开尘世的束缚,择地筑居与你相伴。

注释

  • 郑君:指郑秘书徵君,可能是当时的隐士或朋友。
  • 沆瀣:清澈的水,常用于形容自然的精华。
  • 贞元:唐代时期的年号。
  • 蒲轮:指小舟,形容乘船入山。
  • 赤城、松乔:地名,象征自然美景。
  • 三命:指天命或命运。
  • 九重:指朝廷或权位。
  • 丹灶:指炉灶,常用于炼丹或烹饪。
  • 蕙帐:指用蕙草做的帐幔,象征温馨的居所。
  • 桂尊:指盛放桂花的酒杯,象征美好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其风格平易近人,关注民生,倡导自然。白居易的诗歌常以叙事和抒情为主,深受后世喜爱。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白居易晚年,反映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期,白居易经历了政治的波折,辞去官职后选择隐居,表达了对世俗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体现了白居易对隐居生活的理想追求,诗中通过对郑君隐居环境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和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用“虚白生心胸”来描绘郑君的心境,表现出一种洒脱和宁静。诗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前半部分描绘郑君的隐居环境,后半部分则流露出诗人自身的感慨和对隐居生活的渴望。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人善用自然景物来映衬人情,借“出笼鹤翩翩,归林凤雍雍”表现出一种从容自在的隐士生活。通过“在火辨良玉,经霜识贞松”,强调经历风霜的磨炼才能识得真情与真心,表达出一种深邃的哲理。

全诗通过清新自然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唐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理想与追求,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郑君得自然:郑君顺应自然法则,心境开阔。
  2. 虚白生心胸:心胸如同无垠的白云,清净而广阔。
  3. 吸彼沆瀣精:吸取自然的精华。
  4. 凝为冰雪容:化为清澈的冰雪之美。
  5. 大君贞元初:指贞元年间的大君。
  6. 求贤致时雍:渴望贤才来使时局和谐。
  7. 蒲轮入翠微:小舟轻入青翠的山谷。
  8. 迎下天台峰:迎接天台的美丽风光。
  9. 赤城别松乔:赤城山与松树相分开。
  10. 黄閤交夔龙:黄阁与夔龙相互交融。
  11. 俛仰受三命:俯仰之间接受天命。
  12. 从容辞九重:从容地辞去高位。
  13. 出笼鹤翩翩:仙鹤出笼,翩翩起舞。
  14. 归林凤雍雍:凤凰归林,优雅安宁。
  15. 在火辨良玉:在火中辨别玉石的真伪。
  16. 经霜识贞松:经历风霜才能识得真松。
  17. 新居寄楚山:新居寄情于楚山。
  18. 山碧溪溶溶:山色青翠,溪水潺潺。
  19. 丹灶烧烟煴:丹灶烟雾袅袅。
  20. 黄精花丰茸:黄精花儿丰盛茂密。
  21. 蕙帐夜琴澹:夜晚蕙帐中琴声悠扬。
  22. 桂尊春酒浓:春酒桂花香浓郁。
  23. 时人不到处:世人难以到达之地。
  24. 苔石无尘踪:苔藓石头上没有尘埃。
  25. 我今何为者:我现在为何而在。
  26. 趋世身龙钟:趋向世俗,已如老龙。
  27. 不向林壑访:不向山林探访。
  28. 无由朝市逢:无缘在朝市中相遇。
  29. 终当解尘缨:终将解开尘世的束缚。
  30. 卜筑来相从:择地筑居与你相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心胸如虚白”,形象地描绘出心境的宽广。
  • 拟人:如“出笼鹤翩翩”,使自然景物具有生动的情感。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体上,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揭示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反映出唐代文人追求高洁生活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郑君:隐士,象征自然与清雅。
  • 冰雪:象征纯洁与美好。
  • 仙鹤、凤凰:象征高洁与自由。
  • 楚山、溪水:自然美景,代表理想中的生活环境。
  • 丹灶、黄精:生活的安逸与富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以下哪个意象在诗中象征隐士的高洁生活?
    A. 丹灶
    B. 仙鹤
    C. 黄精
    D. 桂酒

  2. 诗中提到的“贞元”指的是哪个时期的年号?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元代

  3. 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态度是:
    A. 向往
    B. 反感
    C. 无所谓
    D. 感到孤独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同样表现隐逸生活的诗歌。
  • 孟浩然《过故人庄》:描绘乡村隐居的意境。

诗词对比

  • 白居易与王维的隐居诗歌有相似之处,均描绘大自然的美景,表现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白居易的诗更倾向于叙述生活的细节,而王维则更注重意境的营造和内心的感悟。

参考资料

  • 《白居易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与吴质书 善哉行·其一 杂诗二首 燕歌行二首·其二 寄亨父二首 其一 夜酌不能成趣辄命儿辈出韵引杯得二首 其一 和彭性仁杂兴三首 其二 和彭性仁杂兴三首 其一 和矢庵来韵二首 其一 寄亨父(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西字头的字 走之旁的字 融结 我见犹怜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开津 枝主 见字旁的字 抵罪 二字旁的字 遗落世事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齲字旁的字 能伸能屈 羪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金石之交 医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青云交 包含香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