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09: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09:27
寄题芜湖深道所居二首·寄傲轩
作者:李弥逊
男儿鹜功名,浪起四方志。
辙环百年间,正足消两髀。
达人坐进此,妙处不容喙。
卷舒周古今,俯仰小天地。
南窗有馀清,松菊爽朝气。
岂独傲世怀,吾生真可寄。
这首诗的意思是:
男儿追求功名,就像是浪潮般四处奔波。
在这百年间的旅途中,正好可以消磨我的两条大腿。
真正的达人坐在这里,妙处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卷起和舒展古今事物,俯视和仰望这个小天地。
南窗透出清新的气息,松树和菊花带着清爽的朝气。
我岂止是傲视世俗的情怀,我的生命真可以寄托在这里。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具体的典故,但其表达的精神和理想可以与古代文人追求的隐逸生活、对自然的热爱相联系。诗中提到的“达人”,反映出古代文人对于智慧和内心平静的追求。
李弥逊,宋代诗人,字茂甫,号阮亭,晚号白云山人,生于徽州,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人。他的诗歌多反映出士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此诗创作于李弥逊隐居于芜湖的时期,体现了他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诗中反映出他在隐居生活中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李弥逊的《寄题芜湖深道所居二首·寄傲轩》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怀的诗作。诗的开头以“男儿鹜功名,浪起四方志”引入,表现了对世俗功名的追逐和无奈,接着“辙环百年间,正足消两髀”,展现了长途跋涉的疲惫与消耗。这里,诗人以“达人”自居,认为在自然的怀抱中,真正的智慧和妙处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卷舒周古今,俯仰小天地”,则强调了诗人在这个小天地中所获得的心灵自由与超脱。
诗中对自然的描写尤为动人,“南窗有馀清,松菊爽朝气”用自然景物展现出生活的清新与高雅,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意与陶醉。而最后一句“岂独傲世怀,吾生真可寄”,更是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表现得淋漓尽致,超越了对世俗的傲视,强调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寄托。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李弥逊对人生哲学的反思,体现了他崇尚自然、追求内心宁静的思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哲理深度。
男儿鹜功名,浪起四方志。
男子汉追逐功名,像海浪一样在四方奔波,表现出对功名的渴求和追逐。
辙环百年间,正足消两髀。
在人生这百年旅途中,消耗了我两条腿的力量,体现了追求功名的艰辛与劳累。
达人坐进此,妙处不容喙。
在这里,智慧的人坐在一起,妙趣横生的地方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卷舒周古今,俯仰小天地。
在这个小天地中,可以卷起和舒展古今事物,俯视与仰望。
南窗有馀清,松菊爽朝气。
朝南的窗口透出清新的气息,松树和菊花带来清爽的朝气。
岂独傲世怀,吾生真可寄。
我不仅仅是傲视世俗的情怀,我的生命也能在此寄托。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功名的反思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现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强调了人生意义的寄托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李弥逊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诗中“男儿鹜功名”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态?
A. 对功名的厌倦
B. 对功名的渴望
C.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 对自然的热爱
“南窗有馀清”中的“清”可以指什么?
A. 清水
B. 清风
C. 清新的空气
D. 清晰的思维
通过以上分析与学习,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李弥逊的《寄题芜湖深道所居二首·寄傲轩》,领悟其蕴含的哲理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