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48: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48:02
次韵曾微言见赠二首
作者: 李弥逊 〔宋代〕
是邦谁及大夫贤,无地容才试十全。
侧席賸闻求德支,深居那得隐臞仙。
张罗永日无过辙,解榻何人许对眠。
莫为时危闲矍铄,要看走马勒燕然。
在这个国家,谁能比得上大夫的贤德,没有地方能容得下才华试验的十全十美。
我在侧席上听到你求德的言辞,深居简出的我又怎么能得以隐身如仙呢?
整日忙碌没有过错的轨迹,谁能允许我在床上安然入睡?
不要因为时局危急而显得闲暇而无所事事,要去看看骑马的壮志和燕然山的景色。
“燕然”指的是燕然山,古代游侠的象征,常用以表现志向和豪情。诗中提到的“走马”和“勒燕然”表达了对外部世界的渴望与追求。
李弥逊,宋代诗人,生平不详,诗风清新,常与友人唱和,作品多涉及士人风骨与自然景色。
此诗写于时局动荡、士人心志求达之际,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
李弥逊的《次韵曾微言见赠二首》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诗人对当时政治与生活的感慨。诗的开头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出大夫的贤德,表现出对理想人物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接着,诗人以“侧席”的身份自谦,表明自己并无足够的才能,可以与之比肩。整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对仗的手法,增加了韵律感,并通过“张罗”和“解榻”的对比,突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虽身处繁忙,却又渴望安静。
最后两句“莫为时危闲矍铄,要看走马勒燕然”,更是直接传达了诗人的豪情与理想。他用“走马”象征追寻目标的决心,强调即使在艰难的时局中,仍应保持清醒与追求。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有对现状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的期盼,形成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对生活现实的深刻反思,激励人们在困境中仍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
诗中“无地容才”意指什么?
“张罗”与“解榻”的对比主要表达了什么?
李白与李弥逊在对理想的追求中,李白更强调个人的豪放与奔放,而李弥逊则更多表现出理性的思考与现实的无奈,形成了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