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46: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46:09
冬景 梅蕊惊眼
作者:刘辰翁 〔宋代〕
又是梅新蕊,寒凋季子裘。
抚时惊岁晚,满眼使人愁。
江路春如许,阑干泪不收。
别君从灞水,举目在扬州。
月已成孤影,花应怪白头。
数声羌笛弄,忍见坠珠楼。
又是一年梅花开放的季节,寒冷的冬天使得我的衣裳十分单薄。
抚摸着时光,感慨岁末,满眼所见尽是愁绪。
江边的道路春天本该如许,站在栏杆前泪水止不住地流。
告别你从灞水出发,抬头望去却是在扬州。
月亮已然成为孤独的影子,花朵一定会怨恨自己白头。
几声羌笛悠扬,怎忍心看到珠楼坠落。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刘辰翁,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致力于诗歌创作。他的作品多以自然景色、人生感悟为主题,常有深刻的情感表达。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冬季,反映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他在寒冷的季节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同时夹杂着离别的愁绪。
《冬景 梅蕊惊眼》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冬季的深刻思考与情感。梅花在寒冷的冬天绽放,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美丽。然而,诗人在赞叹梅花的同时,也感受到岁月的流逝和身处冬季的凄凉。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梅花的新蕊和冬季的寒冷,暗示着生命的脆弱与坚韧。接下来的“抚时惊岁晚”则揭示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愁绪满怀。
第三、四句中,诗人站在栏杆前,眼泪止不住地流淌,这种对离别的深切怀念与哀怨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最后两句“月已成孤影,花应怪白头”则以月亮与梅花作结,意指孤独与惆怅,抒发了对美好事物的无奈和对时间的无情流逝的感伤。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情感,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深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离别的思念和对生命顽强的赞美,情感深沉而细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梅新蕊”指的是什么季节?
A. 春季
B. 夏季
C. 冬季
D. 秋季
“阑干泪不收”中的“阑干”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饮品
C. 栏杆
D. 山峰
诗人提到的“灞水”位于哪个省?
A. 江苏
B. 陕西
C. 四川
D. 广东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些参考书目将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