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

时间: 2025-05-06 02:05:21

诗句

门隔花深梦旧游。

夕阳无语燕归愁。

玉纤香动小帘钩。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

东风临夜冷于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5:21

原文展示:

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
作者: 吴文英 〔宋代〕
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的意思是:门扉隔着花丛,我在幽深的梦中回忆往日的游玩。夕阳无言,归来的燕子带着愁绪。轻柔的香气透过小帘的钩子飘散。落絮无声,春天的泪水潸然落下,行云有影,月亮似乎也羞涩。东风在夜幕降临时,带着比秋天更冷的寒意。

注释:

字词注释:

  • 门隔:门隔着,表示空间的分隔。
  • 花深:花丛深邃,形容环境幽静。
  • 梦旧游:梦回往日游玩时光。
  • 夕阳无语:夕阳静默无言,传达一种静谧的氛围。
  • 燕归愁:燕子归来却带着愁绪,表现思念之情。
  • 玉纤:形容女子纤细如玉的手。
  • 香动:香气飘动,暗示女子的妩媚。
  • 小帘钩:小窗帘的钩子,细腻的生活细节。
  • 落絮:飘落的柳絮,象征春天的无奈。
  • 春堕泪:春天流泪,隐喻对往日的怀念。
  • 行云有影:行云如影,形容月光下的景象。
  • 月含羞:月亮似乎害羞,给人一种柔和的感觉。
  • 东风临夜:东风在夜晚吹来,带来寒意。
  • 冷于秋:比秋天还要冷,增加了伤感的氛围。

典故解析:

诗中运用了自然景象来表达内心情感,燕子归来常常象征着思念与归属感。落絮、行云以及月亮的描写,均以生动的意象反映了词人对过往的怀念与秋夜的孤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文英,字汝舟,号秋水,宋代著名词人。他以清丽的词风著称,擅长描写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物。吴文英的作品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生活体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宋代,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词人常在忧虑中寄情于自然。此词表达了因时光流逝而产生的感伤,勾起对旧游的回忆,反映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环境的交融。

诗歌鉴赏:

《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是一首充满抒情与感伤的词作。词人在这首词中通过细腻的意象展现了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开篇的“门隔花深梦旧游”,便让人感受到一种幽深的静谧,描绘出一个充满花香的梦境,仿佛在追忆往昔的美好时光。接下来的“夕阳无语燕归愁”,则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结合,夕阳的沉默与归燕的愁绪,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玉纤香动小帘钩”,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女性的柔美,似乎在传达一种思恋的情愫。落絮无声和春堕泪的意象,进一步深化了诗中的悲伤情绪,春天的泪水不仅是对逝去时光的惋惜,也暗含着对爱情的无奈。

最后,“东风临夜冷于秋”则为整首词画上了一个伤感的句号,东风带来的寒意,仿佛是对孤独与思念的印证。整首词在意象的运用上,细腻而生动,情感真挚而深沉,展现了吴文英高超的词艺与独特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门隔花深梦旧游:门扉隔开,花丛深处,梦中回忆往日的游玩。
  2. 夕阳无语燕归愁:夕阳静默,归来的燕子带着愁苦情绪。
  3. 玉纤香动小帘钩:轻柔的香气随着女子的动作飘动,小窗帘轻轻晃动。
  4. 落絮无声春堕泪:飘落的柳絮无声,春天的泪水轻轻滑落。
  5. 行云有影月含羞:行云有影,月亮似乎害羞地藏在云后。
  6. 东风临夜冷于秋:东风在夜晚降临,带来的寒意超过了秋天的冷。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夕阳无语”形象地描绘了夕阳的静谧。
  • 拟人:如“月含羞”,赋予月亮以人的情感,增强了意境。
  • 对仗:全词结构工整,形成了对称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围绕着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伤,表达了对爱情、友情与岁月流逝的深切思考,情感真挚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隔绝与思念。
  • :美好、青春的象征。
  • 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无奈。
  • 燕子:象征归来与思念。
  • 落絮:象征无声的伤感。
  • 月亮:象征柔和与羞涩,传达情感的细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门隔花深梦旧游”中的“门”象征什么? A. 隔绝
    B. 开放
    C. 喜悦
    D. 哀伤

  2. 这首词的情感基调是: A. 欢快
    B. 忧伤
    C. 愉悦
    D. 激昂

  3. “东风临夜冷于秋”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A. 温暖
    B. 寂寞
    C. 宁静
    D. 激动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同样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流露。
  •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更宏大的视野探讨人生和时光,与吴文英的细腻情感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词学概论》
  • 《古诗词鉴赏》
  • 吴文英相关论文与研究书籍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已亥杂诗 1 己亥杂诗 其二○五 已亥杂诗 212 已亥杂诗 104 己亥杂诗 其一三九 已亥杂诗 52 己亥杂诗 其一五四 太常引 已亥杂诗 272 已亥杂诗 199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前迈 丑人多作怪 恨结尾的成语 小试牛刀 贪墨之风 委分 乚字旁的字 美人计 莽浪 上用目,则下饰观 牛字旁的字 料结尾的成语 虫字旁的字 绮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龠字旁的字 走字旁的字 一言半语 金石滩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