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2:15: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2:15:07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熔金一作镕金中州盛日,闺门多暇,
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落日如金般熔化,暮云如璧般相合,身在何方呢?
柳树的烟雾浓重,梅笛传来怨声,春意究竟有多少?
元宵佳节,天气融和,难道依次而来的就没有风雨?
来召唤我的香车宝马,感谢那些酒友和诗友。
熔金可作镕金,象征中州的盛日,闺门闲暇无事,
记得特别重视三五佳节。
铺上翠冠,捻着金雪柳,簇拥的带子争相锦绣楚国。
如今我憔悴,头发风吹霜染,害怕在夜间出门。
不如在帘子下,听听人们的笑语。
李清照(1084年-约1155年),字易安,号漱玉,山东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风清丽脱俗,情感细腻,尤其擅长表达女性的细腻情感与内心世界。
《永遇乐·落日熔金》创作于南宋时期,李清照在国破家亡后,心中充满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诗中流露出对春天的渴望与对自身处境的感慨。
《永遇乐·落日熔金》是李清照在忧伤与怀念中所作的一首词,词中描绘了傍晚时分的美丽景象与春天的气息,但字里行间却透出一种孤寂与无奈。开篇的“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便以华美的意象引入,描绘出夕阳的壮丽与美好,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然而,随着词意的发展,作者的情感逐渐转向对自身孤独处境的反思与感慨。“人在何处”的疑问,似乎揭示了李清照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在描写元宵佳节的欢乐气氛时,作者却又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她曾经的欢聚如今却变得遥不可及,内心的孤寂感愈加明显。最后几句的转折,表达了对于外面的恐惧与内心的无奈,“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体现了作者更愿意躲避在自己的小世界中,聆听他人的欢声笑语,反映出她的脆弱与无助。
全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生机与节日的热闹,反衬出作者内心的孤寂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展现出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索。
“落日熔金”中的“熔”字是指什么?
A. 冷却
B. 融化
C. 固定
D. 变换
“人在何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欢愉
B. 孤独
C. 忧伤
D. 自豪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态度?
A. 渴望参与
B. 想逃避
C. 感到快乐
D. 渴望成功
李清照的词体现出内心的细腻与柔情,而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则更具豪放之气,二者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更为细腻,后者则豪情万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