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9:57:18
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荡公。
公惧变色;禁之,不可。
公怒,归之,未之绝也。
蔡人嫁之。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
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
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徵 通 征)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
师退,次于召陵。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
齐侯曰:“岂不榖()是为?
先君之好是继,与不榖同好,何如?
”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
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9:57:18
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荡公。公惧变色禁之,不可。公怒,归之,未之绝也。蔡人嫁之。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徵通征师进,次于陉。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榖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榖同好,何如?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
齐国的国君齐侯和蔡国的蔡姬在园中划船,齐侯心中惧怕变故,命令蔡姬停止,但蔡姬不听。齐侯生气,便把蔡姬送回去,虽然还没有断绝关系。蔡国人把蔡姬嫁给了齐侯。四年春天,齐侯率领各国联军攻打蔡国,蔡国投降,接着又攻打楚国。楚国的国君派人向齐侯说明:“您在北海,我在南海,风马牛不相及,怎么会侵犯我的土地呢?”管仲回答说:“昔日召康公召见我先君太公,赋予我们五侯九伯的称号,命令我们辅佐周室。先君的领土东到海,西至河,南到穆陵,北至无棣。你们的贡品未能送达,是你们的罪过,怎么能说不应该呢?至于昭王未能恢复,那就问问沿河的人吧。”随即派遣军队进攻,驻扎在陉地。夏天,楚国的国君派屈完来和齐国的军队接洽。齐侯将各国的军队陈列出来,让屈完观赏。齐侯问:“难道不应当和谐相处吗?我先君的友好关系还在,与不和谐相比,哪种更好呢?”屈完回答:“您对我们国家的社稷施予恩惠,这是我们所愿望的。”齐侯说:“以这样的人数来打仗,谁能抵挡!用这样的兵力攻城,哪座城池不能攻克?”屈完回答:“如果您用德行来安抚诸侯,谁敢不服从?若以武力,楚国的城墙如同要塞,汉水如同池塘,虽然人多,却无处可用!”于是屈完和诸侯达成了盟约。
左丘明,先秦时期的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以《春秋》闻名于世,兼具史学与文学的特点,作品中展现了深邃的政治见解和对历史的反思。
此诗歌描写了齐国与楚国之间的战争背景,反映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与权力斗争,表现出齐桓公的雄心与政治策略。
这首诗不仅是对齐桓公伐楚事件的叙述,更深刻揭示了诸侯之间的政治博弈与权力斗争。齐桓公在面对外敌时,表现出果敢与智慧,尤其是在与屈完的对话中,展现出他对政治的深刻理解。诗中通过屈完的话语强调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性,反映出当时的政治理念。这种对话不仅是双方关系的交流,也是对当时社会政治风气的深刻批评与反思。
整首诗歌通过历史事件的叙述,反映了古代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强调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性,揭示了权力与道义之间的辩证关系。
齐侯与蔡姬乘舟的场景象征了什么?
管仲在对话中的角色是什么?
屈完在诗中的主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