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了斋自警六首》

时间: 2025-05-07 08:54:24

诗句

手在何忧弓力强,巧穷那得秘穿杨。

太和有味人人饮,谁识醒时是醉乡。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54:24

原文展示

手在何忧弓力强,
巧穷那得秘穿杨。
太和有味人人饮,
谁识醒时是醉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身能力的反思与警醒。手中的弓箭力气虽强,但为何还要忧虑呢?巧妙的技巧又怎么能获得那种能精准命中目标的秘诀呢?太和的美酒人人都喜欢品尝,然而又有谁能分辨出在清醒时其实正身处醉乡呢?

注释

  • 手在何忧:指手中有强大的力量,但为何要忧虑呢?表达了一种自信。
  • 弓力强:弓箭的力量强大,象征着能力和实力。
  • 巧穷那得秘穿杨:巧妙的技巧用尽,如何才能获得那种能够准确射中目标的秘诀。
  • 太和:指和谐、美好的状态。
  • 醉乡:醉酒的状态,隐喻一种迷惑或沉醉于某种状态而无法自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瓘,字仲明,号了斋,宋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其诗风清新隽永,常以简练而富有哲理的笔触表达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的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通过自警的方式,反思个人的能力与社会的现实,展示了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思。首句“手在何忧弓力强”引发读者思考:有实力为何还要忧虑?这是对自身能力的自信,也是对外界压力的反思。接下来的“巧穷那得秘穿杨”则是对技巧和秘诀的追问,暗示着在生活中,不仅仅依靠力量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对事物本质的理解。

“太和有味人人饮”一句,描绘了一种和谐的生活状态,而“谁识醒时是醉乡”则透出对生活状态的深刻洞察,暗示在醉乡中人们常常迷失自我,无法识别真正的自我与环境。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思,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思,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手在何忧弓力强:表达自信,强调实力并不需要忧虑。
  2. 巧穷那得秘穿杨:探讨技巧的极限与获得成功的秘诀。
  3. 太和有味人人饮:描绘一种美好的和谐状态,人人向往。
  4. 谁识醒时是醉乡:揭示生活中迷失的困境,反思人生的真实状态。

修辞手法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隐喻:将“醉乡”隐喻为一种迷惑的状态,具有深刻的哲理。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反思个人的能力与社会的现实,强调在拥有实力时应保持清醒,不被表面的和谐所迷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力量与能力。
  • 太和:象征和谐美好的人生状态。
  • 醉乡:象征迷失、困惑的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手在何忧弓力强”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自信
    • B. 悲伤
    • C. 疑惑
  2. “谁识醒时是醉乡”中的“醉乡”指代什么?

    • A. 酒的故乡
    • B. 迷失的状态
    • C. 美好的生活
  3. 诗中提到的“太和”意指:

    • A. 战争
    • B. 和谐
    • C. 竞争

答案

  1. A. 自信
  2. B. 迷失的状态
  3. B. 和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陈瓘的这首诗更为内敛,强调自我反思而非豪情壮志,展示了不同的诗人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陈瓘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寄令狐尚书 送客知鄂州 送陈明府赴淮南 陪孟都督祭岳途中有赠 汉宫曲二首 送李中丞赴商州 奉送王相公缙赴幽州巡边(一作张继诗) 送客之潞府 寄裴郓州 羽林骑(一作羽林少年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力字旁的字 狗皮膏药 火字旁的字 麦字旁的字 献仪 枉法徇私 未石 至字旁的字 五陵英少 云鼛 纤悉不苟 三点水的字 年高有德 齐筋小碟 杼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飆盼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