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15: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15:50
飞栋逼天象,疏棂逗岩烟。
烹茶引高士,汲此石罅泉。
泉深不盈尺,润物无颇偏。
百川有盈涸,是坎常泓然。
这座亭台高耸入云,窗棂透出山间的烟雾。
煮茶招呼高士,汲水于此岩石的缝隙。
泉水虽深不足一尺,却滋润万物无所偏倚。
百川都有干涸之时,而此泉却始终潺潺流淌。
作者介绍:陈瓘是宋代的诗人,其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写山水景物,表达隐士情怀。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隐士生活,常流露出对山水的热爱与向往。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陈瓘隐居于瑞泉庵时,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享受,以及对自然清泉的赞美。诗作反映了宋代士人的高洁情操和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
《瑞泉庵》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展现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追求。诗的开头通过“飞栋逼天象,疏棂逗岩烟”描绘了庵堂的高耸、开阔的视野以及幽静的环境,这些景象瞬间将读者引入一个宁静的自然世界。接着,诗人通过“烹茶引高士”的场景,表现出他与友人共品茗饮的情趣,这不仅是对高士情谊的礼遇,更是隐士生活的真谛。
“泉深不盈尺,润物无颇偏”一句,表现出泉水的深邃与清澈,暗示着自然的包容与公正。泉水虽不深,但滋润万物,寓意着一种内敛的力量。最后两句“百川有盈涸,是坎常泓然”则表达了诗人对恒久不变、永续流淌的理想追求,暗示了人类在世俗生活中的不易与脆弱,而真正的灵性与智慧则如同这泉水般,常存于山水之间。
整首诗以清新之笔描绘了自然、隐士生活与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精神追求与生活理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隐士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高洁人生态度的向往,以及对生命恒久的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清雅生活与深邃思想的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瑞泉庵》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诗中提到的“泉深不盈尺”主要表达了什么?
诗中“百川有盈涸”是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